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有名校情结吗?-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日志>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有名校情结吗?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

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

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深圳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有名校情结吗?

    • 美国研究生
    • 留学新闻
    2019-11-30
     

    中国人有严重名校情结,砸锅卖铁也要上名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深入人心。有人提出异议,引用西方教育,尤其是拿美式教育来反驳,强调美国人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美国人是否有名校情结?答案是肯定的,他们对精英教育的重视程度相较于中国家庭,有过之而无不及。

    1、阶层

    美国人淡化名校吗?是的。美国人拥有强烈的名校情结吗?没错。

    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对立的态度,怎么回事?

    根本原因是“美国人”本来就不是统一群体。肤色或者族裔差异只是表面,生活圈子的不同才是本质。美国人对名校的态度,取决于自己所处的阶层。

    美国是阶级分化非常严重的一个国家,乡下的就是乡下的,城市的就是城市的,就像你看美国的电影或电视剧,背景最多的还是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耳熟能详的国际大都市。

    教育也是如此,虽然美国不像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有着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门槛。

    但是横在美国学子们进入名校的分水岭,主要在于经济能力。

    哈佛大学对于出身年收入6万美元以下的家庭的学生是免学费的,对年收入18万美元的家庭则按比例收取学费,可是如果你家的年收入达到了18万美元,那就意味着你的经济能力已经超过了94%的美国家庭。

    学费当然不能说明所有,但是可以说在美国,名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所谓的“新贵族家庭”,说白了就是有钱的或有政治地位的家庭。

    一路的绝顶私立学校到最后升入名校并不奇怪,毕竟那些私立学校的学生考的分数比一般公立学校的学生高多了。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的那些推崇快乐、轻松、全面、人性的教育都是假的,那些也是真的,只不过那是培养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的公民教育。

    你看到的那些快乐教育,并不是所谓在轻松快乐中轻易就获得高分和某方面才能的教育,那只是一般中国父母不太待见的“教你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的教育。

    阶层影响了人们如何在日常互动中评判他人,以及如何被他人评判,这是因为阶层的一些重要维度是直观可见的。

    2、收入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分层和经济不平等最重要的工具。

    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在过去30年间扩大了将近一倍。现在,四年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收入通常比高中毕业生的收入高80%。

    尽管高等教育在过去50年内快速扩张,“每个人都能上大学”的国家话语开始流行起来,但富裕家庭的孩子仍然是高校生源的主体。

    收入位列前1/4的家庭中,约80%的孩子能获得学士学位,而后1/4的家庭中,仅有约10%的孩子能获得同样的学位。

    在选拔性高校,家庭收入和入学率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

    收入、财富和其他类型的经济资本是富裕父母能支配的最明显的资源,他们通过这些让孩子获得教育上的优势。

    简单来说,富裕的家长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钱,而他们也的确这样做了。经济资本为孩子提供教育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择校。

    美国是少数几个公立中小学的教育资金主要取决于特定区域房产价格的西方工业国家之一。高质量的公立学校就过度集中到了房产价格最高、居民最富裕的地区,而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住在有高质量学校的地区。

    3、文化

    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阶层特有的品位、价值观、互动方式(如礼仪和谈话风格)、自我呈现的模式(如穿衣、说话、肢体语言)和行为方式。

    孩子直接所处的环境中物质资源的数量,影响着他们参与以及期望参与什么活动、获得以及期望获得哪些机会、做出以及期望做出怎样的行为。

    对于身处下层的人来说,他们直接所处的环境中有各种现实的物质局限,还要担心如何满足日常的生存需要,所以他们常常偏爱实用性的、能立即见效的物品、机会和经历。

    相反,特权阶层的孩子不需要为生存发愁,因此更喜欢并非直接有用的物品和实践活动,这些东西存在时间较短、抽象、复杂、不易获得,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这种基于阶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从喜欢的音乐类型到参与的体育活动都有所不同。

    与经济不平等最直接相关的是,这些模式塑造了一个人对于什么样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值得拥有,或者可能拥有什么样的机会的看法。

    4、结论

    虽然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都具有强烈的名校情结,但是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中国人的名校情结是全民性质的,中国人相信“教育改变命Yun”。

    美国人的名校情结属于少部分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普通美国百姓的焦虑源头,反而成了富裕精英家庭的游戏规则。

    名校对于富有的精英们而言,意义不在学历,而是要享受“哈耶普藤校俱乐部”终生会员的所有资源和待遇,从而巩固家族的社会地位。

    本文转载于YoungLeader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深圳新东方前途出国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https://liuxue.xdf.cn/blog/liuzhiyu3/blog/1753889.shtml?from=copy_web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