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未满3.5录取全面前10传媒院校-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李冬>案例>GPA未满3.5录取全面前10传媒院校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李冬

李冬

美国研究生部经理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李冬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GPA未满3.5录取全面前10传媒院校

    背景介绍
    本科就读院校:美国TPO70院校

    就读专业:广告学+市场营销

    GPA3.3+

    语言成绩:免托

    学术标准化成绩:330+

    背景经历亮点:美国院校背景+GRE
    软性背景:1段视频网站实习+1段直播运营实习+校内的视频拍摄经历

    申请难点
     GPA不太具有竞争力
    留学规划与提升
    最初接触该同学的时候,当时她已经毕业了,所以她跟男朋友是在毕业以后才决定要继续申请研究生的,所幸的是当时gre已经出分330+了,所以这个是她申请的环节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因为是美国本科毕业,所以也免去了托福的准备周期。虽然3.3+的绩点,但是院校,gre和免托还是为F同学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所以她和男朋友在当年8月找到我们办理留学的时候是很淡定的,但是其实他们对于留学申请的复杂度的估计却是有点不够的。因为其实美国研究生申请,特别是他们希望去到美国前三十的院校,不仅仅是会考察学生的硬件(gpa、语言、gre),也会把50%的标准放在软性背景的考核上,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实习,科研,比赛,论文等这些无法用分数去衡量的个人能力上。仅仅只准备好了硬件,也只是将自己的申请通过了审核的第一关——由研究生或这几年用机器替代的组成的首轮审核硬件条件的小蜜。真正决定从几百上千的候选人中选出能够拿到offer的几十个人这件事,是招生官在小蜜筛选掉硬件相对不够有竞争力的候选人后,通过仔细审核他们的软性背景和文书以后才能决策的。所以硬件条件只是入场券,而真正能够让你脱颖而出的往往是你的软性实力。而这一点恰巧也是像该同学这样美本学生的共同弱项。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在找到我们的时候该同学仅仅只有一段某视频网站的实习,而且实习的部门是财务部,并不是跟传媒对口的部门和工作内容。能够深度挖掘和包装的对口的只有学校里的一次视频采访的经历。为了能够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达成前三十的目标,我在第一时间让该同学给我提供了她的个人简历,快速的帮助她修改润色好求职简历,并且给她再次的理清了软性背景对后续文书和申请的重要性,并梳理了后续的找实习的时间节点和时长,对口的公司和岗位,并且跟她一起筛选了包括像小红书,字节跳动等知名国内自媒体平台实习资讯,协助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简历的投递,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紧急,我也预感到这次实习无法单纯的依靠简历海投一种渠道,建议她赶紧找找身边的所有可以发动的资源,为了万无一失我也给她匹配了新东方内推的著名的广告公司蓝标的实地实习作为最后的兜底。终于在十一前成功的拿到了某知名明星的传媒工作室,这段经历最后也在我们的文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选校环节为了尽可能的让她和男朋友能够最终录取的同一所学校,同时又能保证尽可能的录取到前三十的学校,我也把前三十所有与传媒,广告,公关关系,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给她做了详细的梳理,并且把申请的难点和个人优势做了个性化匹配,最终做好了冲-适中-保守的申请战术,同步查校选校的,负责文书的老师也尽可能的把她的不多的经历和实习比赛细节做了头脑风暴,打造出一条从生活经历,到校园比赛到实习体验与广告传媒一步步从结缘到成为事业目标的一脉相承的清晰逻辑线条,最终成功打动JHU的招生官。成功拿到了首枚美国前十院校的offer!

    后续的院校我们也在等待更多的好消息,希望这位同学最终能如愿携手男票一起再次赴美攀登更高的学术高峰~

    2022-02-19

    -

    推荐案例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李冬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李冬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