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真相让人意想不到……
前段时间,表姐带着7岁的外甥小武来我家做客。我和表姐在客厅里唠家常唠得热火朝天,怕小武无聊,便让我5岁的女儿七月带他出去玩。结果才过了15分钟左右,七月就带着小武回来了,撅着嘴说:“妈妈,哥哥说外面没意思,还是想回屋呆着!”表姐也是一脸无可奈何。她告诉我,小武这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出去玩,宁愿在家里呆着看看书、逗逗猫。她忍不住叹气:“你说这孩子这么内向、不爱交际,以后要是不合群可怎么办?”在人们潜意识的观念当中都认为,喜欢出门玩的孩子性格特别外向,善于交际,比较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未来更容易吃得开;对于那些宅在家里的孩子来讲,不少人都会被贴上“内向”“容易吃亏”“没朋友”的标签。但其实,一个孩子未来与否,不应该用他的性格、喜好来界定。心理学家荣格就曾提出“内向”和“外向”这两种性格类型。但他强调,没有人是100%内向或外向的,大多数人都是介于两者之间。而且,内向和外向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并不代表能力的强弱。而“喜欢浪”还是“宅在家”和性格息息相关,不管是哪一种,都各有各的优势。
喜欢出去“浪”的孩子更开朗、聪明
你有没有发现,经常出去“浪”的孩子,普遍性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做事也很自信。某年暑假,我带女儿参加了一个亲子户外夏令营。在那里,我独独对一个6岁的男孩印象很深。别的孩子还扭扭捏捏抓着大人的手,他已经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了。爬山徒步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跟周围的小伙伴侃侃而谈,讲述植物的种类、爬山的技巧……
最后在山顶扎帐篷时也没有求助父母,而是带领着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一个完成了任务。回去的路上,我和这个小男孩的父母聊天,才得知这对父母常常带孩子到处旅行,爬过巍峨壮丽的泰山,也去过一望无际的荒漠。孩子在外经常会和各种人打交道,解决中途遇到的问题。因为见过不同的人,看过不同的风景,经常出去“浪”的孩子视野会更开阔,与人交际的能力也会更强。
除此之外,有育儿家指出:经常带孩子出门接触外界事物,会让孩子的大脑发育得到较大的发展,从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看过《最强大脑》的人,一定对“鬼才之眼”王昱珩不陌生。他以高考清华设计专业一的成绩考上清华美院,可谓才华和实力并存,是个名副其实的全能学霸。其实,王昱珩小时候就格外好动,经常跟着父母四处游玩。后来,他有了自己女儿,也是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浪”,去海洋馆观察水母,去南丫岛捡塑料、去阿尔卑斯看雪山…他的女儿一个学期基本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学校,跟着他到处去旅行。结果不但没有把功课落下,还能保持全班前五名的成绩,平常也很喜欢阅读和运动。想要孩子大脑发育更好,就需要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的刺激。出去浪的孩子,因为接触到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更多,更能接收到这些刺激。儿童心理治疗师玛格特·桑德兰博士也认为: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感受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能激活很多大脑的关键区域。那些从小就喜欢疯跑爱玩的孩子,在10年之后,会从大脑、身体素质、心灵上出现明显的变化,甩掉其他孩子一大截。经常“宅在家”的孩子更专注、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