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据福克斯新闻3月12日报道,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赖利·摩尔(Riley Moore)公然抛出一项立法倡议,意图全面阻止中国公民获得赴美留学签证。
此倡议一经公布,便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尤其对中国留学生及其家庭、美国教育界以及中美两国错综复杂的关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摩尔议员提出的法案中明确规定,禁止向中国公民发放F类(学生签证)、J类(交流访问签证)和M类(职业培训签证),同时禁止通过其他任何方式赋予中国公民非移民身份以开展学术研究或学习活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法案主要针对理工科(STEM)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位,而且其限制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摩尔曾表态:“每年,我们允许近30万中国公民持学生签证赴美。这无异于引狼入室,让别人监视我们的军队、有害国家安全……这种状况绝不能继续下去。”
上个月,摩尔还在《新闻周刊》的专栏中撰文称:“虽然很多持签证的中国学生是来学习的,但有太多人实则充当了情报收集者,我们无法通过在签证审查环节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来消除这种情况。”
议案恐难成功
目前,摩尔仅仅是提出了一项议案。从议案走向法案,道路漫长,很可能在某个环节就宣告失败。
从法律流程来看,具体步骤如下:
- 提案:美国国会的参、众议员均可发起提案。通常他们会找一些共同提案人,壮大提案声势。对摩尔而言,找共同提案人并非难事,当下国会中反华议员并不少见。但后续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 专门委员会审议:议案会被提交给专门委员会,如教育或司法委员会。先由小组审查,再由委员会全体讨论、表决(需逐条审议),还会邀请高校、政府官员等相关方参与听证并发表意见。在此期间,议案通常会被大幅修改,比如缩小禁止范围,修改后的议案需获得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若委员会内部两党议员分歧严重,议案就可能被无限期搁置。
- 众议院和参议院流程:后续还需经过众议院表决、参议院审议等流程,每一步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美国教育难舍中国学生
数据显示,2023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近438亿美元,其中中国留学生是国际学生中对美国经济贡献最大的群体。2022 - 2023年度,中国留学生支付的学费高达150亿美元。而且,中国留学生的消费还带动了美国从食品到房产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说,为了孩子的学业,他们不惜节衣缩食,孩子赴美留学也意味着家庭财富的外流。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国之一。美国国务院和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表明,2023 - 2024学年,美国有277,398名中国大陆留学生,尽管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规模依旧可观。一旦法案通过,一些公立大学可能会陷入财政困境。
有文章指出,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然而现在一些中国学生已不想赴美求学。在当前美国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全面禁止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部分学校可能难以生存,这必然会引发高校的反对。
目前,摩尔的提案并未在美高校激起太大反响,许多学校对此持观望态度。例如,波士顿大学数据科学研究生项目办公室致信中国学生,安抚他们的情绪:“我们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提案还处于初始阶段,美国的立法程序复杂且漫长!已录取的学生只需缴纳定金,我们将立即发放I - 20,支持办理签证,目前签证政策没有变化。”言辞恳切。
此外,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留学生集中在STEM领域,许多研究生毕业后会选择留美工作。硅谷科技大厂中,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华人。如果真的按照赖利·摩尔的提议“直接斩断”与中国留学生的联系,无异于给许多行业造成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