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储安平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学习,爱好文学创作,为“新月派”后起之秀1929年曾向鲁迅主编的《奔流》杂志投过稿,在《流沙》《国闻周报》等报刊发表过作品。1935年考入伦敦大学政治系,师从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拉斯基教授。在英国期间,担任《中央日报》驻欧洲记者,无固定薪水,只领稿酬。
许多和储安平有过交往的人,都知道他有英国情结。他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读的是英文系,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到英国求学,40年代回到中国。他一生行事和论政,都以英国为楷模,办杂志想办成伦敦《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那样的风格,写政论的材料和标准,也以英国为主要来源和比较的基础。
储安平到英国的时候,正是英国著名的政论家哈罗德·拉斯基风头正健的时候,储安平可能听过他的课,受过他的影响。那个时候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的还有费孝通和许郎光,他们也很迷拉斯基。当时吴恩裕正跟着拉斯基读博士,储安平后来和这些人都成了好朋友,也许他们在英国的时候就有了交情。1945年,储安平在重庆办《客观》周刊的时候,就发表过吴恩裕的长篇回忆文章《拉斯基教授从学记》,后来办《观察》周刊,从一开始就在杂志的最后一页上,连载吴恩裕的文史随笔《负生偶记》,其中涉及许多晚清和民国文坛的掌故,十分有趣。不过当时吴恩裕没有署名,而是直接用了他的一个笔名“负生”,这个名字不太为人所知,后来吴恩裕在《新路》周刊上写文章,也用过这个笔名。
储安平对英国的了解非常深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人们做人行事所应有的态度和风格。储安平认为,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这是他早年的苦心。《英人法人中国人》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最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英人法人中国人》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英人法人中国人》,并放在第一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这篇文字所涉及的许多问题,至少在著者看来,就是今日我们需要努力的许多工作之中最基本的部分。
上世纪40年代,介绍英国政治文化的书很有几本,都非常不错。除了储安平的这两本外,还有刘逎诚的一本《英国的政治》。刘逎诚上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是专门研究英国政治制度的专家。他的《英国的政治》虽然不如储安平这本通俗易懂,但在专业的政治学著作中,也是非常地道和好读的书。还有一本是戴镏龄翻译的《英国人论》,是直接把英国人论英国人的那些有趣的文章翻译过来的,也特别好看。因为储安平的书中有许多例子就是从那些英国人的文章中引述来的,两本书对读,更有意义。刘逎诚和戴镏龄那时也常有文章在《观察》周刊上发表,想来和储安平也有交情,所谓惺惺惜惺惺是也。
储安平是续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他于抗战胜利后创办的政论周刊《观察》,曾在当时名噪四方。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因提出“党天下”被打成右派,“文革”又被批斗,终于含冤出走,至今下落不明。本书对储安平坎坷的一生做了较为详实的介绍与评论,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储安平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留下的散文、政论、序跋、书信,真实地反映了储安平思想的历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