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朱光潜通过了英国庚子赔款基金的留学生考试,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由于留学官费经常接济不上,到了英国,朱光潜需要一边读书,一边写作挣稿费。在爱大读书期间他潜心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也是在这期间,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这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在他看来,心理学是当时现代美学发展的新方向,而文学艺术是美学理论产生的动力、解释的目标和印证的对象。
但是朱光潜的指导老师史密斯教授告诫他,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既不能实证,又不能用严格的逻辑推理。不过,他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从前我决没有梦想到我有一天会走到美学的路上去。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几年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试心理反应。可是我从来都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朱光潜后来这样回忆。
朱光潜熟练掌握英、法、德语,几十年来,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他出版的译著还有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路易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和《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此外,他通过系统认真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译文提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
朱光潜视野开阔,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的700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对中国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对西方美学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近代继王国维后的一代美学宗师,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美国都有人研究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