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主修、选修相结合,以学生为本
美国高中的课程设置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丰富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征,它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促进发展个人特长。
需要说明一点,美国高中的必修课一般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等。这些课程虽名为必修,但实际只是一种宏观构架,每一门必修学科下,还分层次使用不同水平的教材,开设不同名目的课程,同时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中期间完成规定学分,随年级升高,每学期学分数(即选课数)增加。一般每学期至少选6至7门课,完成上一年级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年级。如学生提前修满 学分,可提前毕业,申请进入大学或在校选修大学课程。
此外,学校开设的每种课程依据其深度、难度分为基础、一般、荣誉、高级等若干等级,分别编号,注明选课年级,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数学是我们的优势,所以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为了早日修满学分,都会选择数学,同时也可根据学分要求和自己的学业成绩、能力、志向和爱好等,在专职咨询教师辅导下自主选课、注册。在精力允许的前提下,还可选修几门AP 课程,为将来升入大学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主为,灌输复制为辅
美国的教育主要强调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自学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有一个在美国华盛顿州就读某学校10年级的学生,刚听过2周课就向抱怨说,美国老师的讲课水平与中国老师相比,差的太远了,一点都不认真、不专业,一堂课下来,好像是东拼西凑的,不知道他们要讲的重点是什么,根本没办法记笔记,好像什么也没学到,很显然老师根本就不备课。她讲的这种情况很多人听过,当然她说的多多少少也有些夸张。说到中国老师,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备课是非常认真的,一节课下来讲的满满的,条理也非常好,同学们也记了满满的几页纸。但是,想一想,老师讲的课不是教科书里都有的吗?如果教科书里还没有,教学参考书也是有的吧。那么等于老师把书里都有的知识又都给大家复述了一遍,不是吗?事实上,前面提到的“不认真”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美国高中常见的,美国的很多名牌大学里,老师的授课方式也是让许多中国留学生摸不到头脑,感觉跨度好大,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然后把书上的知识留成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发挥,可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确没有扎实的基础,但更会思考,因为他们不是从小到大由老师“灌大”的,反而由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压力:考虑充份,不打无准备之仗
家长和同学们不要低估美国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多中国家长总是认为美国学生的学习很轻松,中国学生的基础好,只要把英文学好,到美国学习就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可我不得不说,这些家长对美国教育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中国学生的英文基础如果不是很好,来美国插班上11年级或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2或高3),想通过几个月或一年多的学习,即要顾及美国学校里的功课,还要准备托福考试,甚至是美国大学对美国高中生所要求的最基本的大学入学考试SAT考试,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是中国学校里相当优秀的学生,如果英文不是出类拔萃的,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托福考到很高的分数,还要把SAT考试考到能与美国学生相比的高分,谈何容易?所以中国学生来美国上一两年高中,考入美国顶尖大学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考上了美国顶尖大学,但其过程是非常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