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误区-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赵殷>日志>留学生误区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赵殷

赵殷

加拿大部主管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赵殷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留学生误区

    2014-05-21
     加拿大留学生三大误区

    很多中国留学生到了加拿大以后,虽然很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他们开始质疑出国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其实不是的,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想法和方式上有一些误区。只要走出这些误区,相信以中国学生的天分与努力的程度一定会拿到好的成绩的。我以我多年的国外学习经验总结出了三个我认为中国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


    误区之一:在国内什么样,出去后还什么样

    中国学生对在中国怎样当个好学生很清楚。但如果到了国外还完全照搬老一套,就不会成功。

    中国的教育制度奖励那些能把必要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的学生。中国学生相互竞争,看谁的个人成绩在分数榜上名次更高。而北美的学校认为,只有当学生们都理解了重要的概念、法则,并且能以不同的形式运用知识,学校才获得了成功。

    当一个中国学生在北美的学校里仍试图单纯地死记硬背,而他的同学不那么用功却拿到了更高分时,结果就难免令人郁闷。这是因为有的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法来写作业、做卷子,显示了他们对所学的法则有更深透的理解。在北美,两位不同的学生可能对同一个考试的卷子做出截然不同的回答,却取得相同的分数。这样的学生往往能运用额外的知识来进行论证,而那些额外的知识要么来自他们利用个人时间所做的课外阅读,要么来自于他们对哪些信息能更有力地支持某个观点有更好的认识。

     

    误区之二:做个被动学习者

    西方国家对中国学生有一种成见: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会安安静静地坐在课堂里,从来都完成作业,并且在赢得数学和理科类课程的全班最高分。然而,这名中国学生在文学、历史、心理学以及其它那些需要每个学生对教材的文字内容形成个人观点并加以阐述的课程当中,表现就差得多了。

    这两类课程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后者)要求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讨论、辩论,以友好而又有技巧的方式挑战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北美的学生自小学起,就以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信。不仅如此,北美学生自幼年起就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学习。他们以这种方式写报告、做展示和完成其它团队合作成果,就象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进公司组成工作团队一样。

    遗憾的是,一个北美同学眼里典型的中国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小组的负担,而不是财富,因为他的技能不适合为小组完成所开发的产品做出什么靠谱的贡献。而一个中国学生如果多一点个人的勇敢精神,多培养自己在社交和学术方面的技能,则会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同时也更容易取得高分。

     

    误区之三:把自己隔绝在当地文化之外

    西方国家对当今的中国学生还有另一个成见:他有的是钱,出手阔绰,为了炫耀买豪华车(宝马、奔驰等等)。当地学生讨厌这个。这等于告诉他们:这个中国学生不在乎与当地学生打成一片,而只想在海外华人群体当中出人头地。

    另外一个倾向是中国学生会主要在中国学生中间来往交流,说中文,去中餐馆和华人俱乐部活动等。这样虽然使他们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有舒适感,但却少了和本地学生及其他文化交流的机会。所以不要封闭自己,只建立华人的小圈子。多和当地的学生交流,多接受当地的文化。西餐并没有那么难吃,外国人也没有那么难接触。

    中国学生出国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三个,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华人圈里。多交流,开朗一些,勇敢一些。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赵殷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赵殷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