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所代表美国医疗水平,冲在一线的医学院究竟有多厉害?
大洋彼岸的高薪光环
提到美国的职业,医生无疑是一份令人惊羡的工作,不仅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回报也相当丰厚。据权威医疗媒体Medscape统计,2019年美国医生的平均薪资可以高达31万美元/年。因此,很多学生把考入医学院当做自己毕生的梦想。然而,想在美国当一名医生并没有那么容易,无穷无尽的考试、极其严格的准入制度,竞争非常激烈。
在美国某医学院就读的G同学表示:“美国的医学院是不招本科生的。医生是指完成了4年美国本科教育后,接受4年医学院教育,以及3年住院实习的人。进入医学院有相当难度,必须是本科期间成绩拔尖的学生。”
美国开设医学院的高校仅百余所,而且录取率非常低。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作为无可置疑的全美第一,录取率更是低至3%左右,难度堪称逆天,能考上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录取学生数量少,也保证了这所医学院的教育质量。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来,至今一共产生了18位诺贝尔医学奖得奖主。毫不夸张的说,其汇聚了全世界顶 级的医学专家和最先进的医疗科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那么,就读在这样一所金光傍身的院校是怎样一种感受,从踏入医学院的校门到成为一名资深的医生,过程中会经历什么?
《医生日记》
美国公共新闻网(PBS)推出的纪录片《医生日记》(Doctors' Diaries),或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21年的医生成长之路
这部纪录片从1987年开始,以写实的角度拍摄了7名哈佛医学院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1年的跟踪记录。展示了他们从第一天上课到毕业成为执业医师的医路历程,以及成长路上他们遭遇的种种坎坷与选择。

七段不同人生
第一次解剖、查体、问病史、手术、剖腹产,科室轮转,病人去世。每一名医学生都有自己的困窘与忐忑。与此同时,美国对于医生的严格要求也造就了他们严谨的态度和出色的医学素养。>>【立即咨询】
在21年里,他们有人成为了医生,有人选择了科研,还有人已经不再身处医疗行业。
在21年里,他们有人足迹遍布各地(也来到了中国),还有人却二十年如一日地就职在同一家医院里。
在21年里,他们有人结婚又离婚,,有人一直单身并渴望家庭的温暖,还有人的孩子都早早树立了学医的理想。
纪录片展示了医学生们许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故事开篇从7位主人公的毕业15周年聚会开始,回忆起1987 年,几位年轻人顺利考入哈佛,成为世界顶 尖医学殿堂的学生,如今的他们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心脏病医师 卢安达

卢安达一直不敢相信自己考上了哈佛医学院,刚到学校时,她总感觉是招生官弄错了。这种兴奋和自豪导致的难以置信的感觉,不难看出哈佛医学院在医学生心中的崇高地位。
带着这份自豪和兴奋,医学院的课程也是奇妙而有趣的。临床期间,卢安达接收了一位心力衰竭的老人,他非常绅士,对医护人员的关心甚至超过自己的身体。然而对于他的病,医生已无力回天,只能看着他过世。年轻的卢安达非常伤心,因此实习期的她也更加理解医护工作的意义: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他们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
现在的卢安达离开了医院,在一家制药公司当临床科学家,她热爱科研,致力于研究各种药物副作用对心脏的影响。但每次回想起在哈佛的学习和从医经历,她依然眼含泪光。
眼科医师 戴维

吃苦是成为强者的必经之路,学习也并不止于“纸上谈兵”。读书期间,戴维和艾利奥特每周都会通过给彼此做检查来巩固学习,有时也会通过塑料模型来模拟操作。
毕业后,戴维选择在眼科研究所工作,他认为眼科是一个能切实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的科室,让人很有成就感。
之后他在事业上遍地开花,投身科研和教学,发表了20多篇论文,还参与了公益项目,包括到中国的贫困地区为孩子检查眼睛。身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他有自己更远大的医疗理想。>>【立即咨询】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专业:
- 商科,计算机,工程,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