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英文原版书世界-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徐新祥>日志>如何进入英文原版书世界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徐新祥

徐新祥

美研资深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徐新祥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如何进入英文原版书世界

    2017-07-13

    谈一点点个人经验,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个人觉得,如果刚刚下决心开始读原版书,可以先从当代的作品入手。

    细说起来是这样:

    第一点,不一定非要从名著开始读,时间推往一百年以前的纯文学其实并不容易进入,吃起来很硌牙。

    比如大学老师会建议读欧洲工业时代的名著,但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在差的太远,而且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在世界已不再使用的物品、生活形态等等。

    遇到这样的词汇、用语,就生成了障碍,查过之后背了也没有太大意义,变得阅读体验无法流畅。

    而且说实话,名著要真的读懂,读出味儿,还得要阅读完全无障碍才能实现,否则只能是找找感觉,想从中得到飞跃不是不可能,而是比较困难,很多人都会半途而废。

    第二,要选什么样的书来读,才能够进入呢?

    我的经验是这样,当年因为工作上的需要,翻译社会、经济方面的稿件较多,被逼的没办法,急于提高业务水准,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只看non-fiction。

    LZ本身也爱这类书,偏理性思维嘛。

    因为得到一位恩师的指点,开始读Alvin Toffler的书,Toffler是世界级的大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搜。

    Toffler的文字非常简洁有力,思想深刻,却深入浅出(绝对能看懂),用词完美,是欧界大师级的作家中语言最美的,这是内行人说的,我转述一下。

    Toffler的书,适合6000词上下的同学,啃一啃应该没有问题的,书中一切一切的词汇(主要是与经济、社会、时事有关)你全部都可以背下来,没有一个在工作里用不上的,非常实用,不会出现读古典或者现代小说名著时,积累很多无用的词汇,类似的那种情况。

    以上的例子是LZ基于工作所迫,再加上LZ本来就比较关心社会时政的缘故。

    如果Toffler不合自己的口味,那我再推荐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Peter Hessler。

    Peter Hessler的书,LZ是在Toffler之前的上一个时期,也就是学习时期开始读的,他的书好在对词汇要求更低,有4000词再勤动手查查就能读,里面会有一些看着有点生僻的小词,但是都是很有中国特色,在我们生活的语境底下的,你可以直接对照。

    举个例子,他去一个伊斯兰卖拉面的小饭馆吃饭,当时用的是joint这个词,当年给我印象很深刻,很准确也很地道。其实后来,不管读书还是读杂志,这个词几乎没怎么出现,但是因为对境很准确,所以能记住。

    最重点是,积累这样的词,也有意义,以后能用得到。

    举个例子吧,如果你翻比较正式的,项目策划、报告之类的,你用Restaurant、cafe都可以,没关系的,但是假如是一个比较文学的语境,为文学艺术杂志翻稿子或者小说散文,joint这样的词用场可就大了。

    还有,一次同事聊天,他问我平时稿件里“工作单位”这个词,你怎么翻的,我当时就说,Peter Hessler是用unit,所以有时我也会用这个。但是不能永远用,英文里要常换词,而且视情况,这个大家懂得哈。

    所以,Peter Hessler的书就好在,即便是读不懂,有不认识的词,猜也能猜出一半,毕竟是写中国的现状,自己人的事儿嘛。

    如果我们读他的书,搜获很大的话,要记得感谢他啊

    第三,选书的时候观察文字风格。

    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抽象,像peter就属于简练、朴实的,还有雷蒙德卡佛也属于这类,曼德拉的那本自传也是属于语言平实的,只不过因为有非洲的生活语境,所以生词比较多。

    但是辞藻华丽,表达过于丰富,或者语境比较生涩,果断先放弃,可以等以后慢慢再开始看。

    打个比方,学汉语的老外,他看韩寒和看郭敬明的书,看韩寒肯定很开心,又能看懂,又好看有味道,可是读郭敬明,又看不懂,又不知所云。小四迷莫拍啊,只是谈学英语打个比方而已,这么说同学容易懂……

    还有一种,就是文学小说,当代的,通俗的,有一类很urban的,很sophisticated,又很调侃戏谑有很多态度在里面,语言太灵活,读起来也会吃力(通常是美语当代小说会如此,英国的小说相对语言要规矩一些)。因为灵活的表达太多了,它里面的味道又读不出来,所以就很火大,暂时不看也罢。

    好比说中国的作家有的京味儿很重,没有深入欧美社会生活的熏染很难懂,或者语言比较油滑,口语化很重,初学也不太适合,语感还达不到那个程度,而且工作和生活也暂时用不上。如果你找到这种书,发现读不懂,没关系,勇敢的放下,不是你的问题,找比较general的来读就好。

    第四个,杂志的问题。

    LZ也是杂志迷,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纽约客,Time也非常好,正好还可以学一下美国当代的政党法律制度,先前LZ对这方面不是特别懂,以致于读希拉里那本传记Her Way几度几近崩溃,边读边google来着,因为对选举生态太白痴了,很惭愧……

    说到纽约客,也是LZ那位恩师的最爱,比较高眉,文艺味儿浓一点,但确实好看,LZ是受了恩师影响啊。

    说实话,LZ的词汇量其实读The New Yorker是不够的,要勤查,纽约客的作者表达都非常丰富,营养太多了,对于初学肯定一时吃不消,但是开开眼界是很好的,说不定会让你爱上英文,不过抗挫能力要强一点。

    对于财经方面感兴趣,看bloomberg和Fortune Magazine也不错,这两个杂志比经济学人要活泼(经济学人比较偏重国际政局、地域政经方面,对这方面不太感冒的同学看容易乏味)。

    再者,如果上面这些都不喜欢,有些字很多的时尚杂志也挺好的(这么说是区分纯广告那种时尚杂志,同学们懂的。。),可以买二手的旧的来看,英国的Instyle啊,GQ啊,字都比较多,时尚杂志的文字大多不会很难,采访一些名人啊,旅游啊什么的,所以容易读,但是名利场就稍微难一点,它综合性比较强。

    第五,去哪里找书。

    这是个关键性问题,得好好说说。

    我发现好多同学特别喜欢收集,很善于收集,但是真学下来的少。

    这里有个窍门吧,是我的个人体验,一定要纸质书,书质破烂一点都不怕的。真想好好学,电子书最好不要,看着玩是可以的。

    想飞跃必须得花点银子买真书!新旧不要紧!

    为什么呢?

    LZ曾经用过功的书白边上,有的页都记的满满的,各色荧光笔,铅笔圆珠笔,画的也满满的,这就是原因吧。。。电子书你想用功,你往哪里写呢?

    不过如果现在或者未来有特别方便的阅读app可以做很多笔记的,欢迎大家推荐哈。

    LZ也用kindle,但是那个笔记功能和直接在书边上写还是无法比。

    下面说找书的方法,亚马 逊、澜 瑞、360、强大的tb,在北京就更方便了,潘家园旧货市场淘二手英文书、杂志的天堂。

    很多同学会哭穷,说原版书贵,LZ也只能叹息,因为原版书再贵也就是买条裙子的钱嘛,对不对?

    而且得到原版书的赶脚是特别特别欢喜,很珍贵的,而且买到的,都要发愿有生之年把它读完,珍惜而有志气!

    所以,有这种心态,你也不用买很多,买回来读完再买下一本,绝不浪费。一件衣服百八十穿三个月,用这钱买一本原版书,获益三十年,甚至一辈子。

    所以别再嫌贵了。

    第六,最后说一个很多人会有的误区,也可以说是迷信吧。

    对于留学和英文水平这件事。LZ自己没有留学或者海外生活的背景,但是丝毫都不敢轻视海归的同学们。

    但这也是恩师告诉我们的,很多人在国外生活了二三十年,英文还是很烂,很lousy的。假如说让一个常年在国外的人,移民也好,留学也好,拿起笔来写点东西,别说翻点什么了,很可能还是非常糟糕的,英文水平还是不行。所以大家不要灰心,觉得低人一等!留学的同学也不要骄闹,和大师比咱们都是有距离!

    这个道理就是,一个人也许能言善辩,很能说,但是不一定会写,可能根本写不出东西来。

    恩师退休前是驻美华盛顿大使馆的外交官,所以恩师的话在我们的心中是很有分量的,而且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在国内苦学英文的小屌丝,只要努力、方法正确,我们可以不输给任何人的。

    LZ水平确实不怎么高,只是因为当年有恩师的指点,养成了一些学习的好习惯,在这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也许能让迷茫中的同学们少走一点点弯路,仅此而已。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进步!

    2006Toffler出了一本Revolutionary Wealth 应该能买到的, Toffler早年的书的确绝版了, 但LZ还是千辛万苦买到了哦,越是得来不易也就越珍重吧, 有时候书这东西的确是缘分。

    PS,LZ在首图的英文借阅室看到好几本Toffler作品,真的有心就能找到啊。而且他的Powershift是有电子书可以下载的,有心的同学去找找哈。

    Toffler 主要作品

    The Third Wave

    Future Shock

    Powershift

    Revolutionary Wealth(2006)

    楼主看了下亚马逊,现在都在售,虽然数量不多了。

    Peter Hessler 主要作品

    River Town(2001)

    Oracle Bones(2006)

    Country Driving(2010)

    Strange Stones(2013)

    LZ常常是买原版书等二十多天,一个多月,最长等过三个月的。用心啊,有耐性,同学们。

    今天又想起一件事,可以提醒大家的,想要深入学英语,并且真的看懂英文书,一定要会看字典里的英文解释,养成这个习惯,先看英文词条,再去看中文解释,非常非常重要,而且恐怕需要一段时间来培养。

    人的习惯是不由自主先去看母语解释,但要改过来,才能学好英文。

    在这里,基本上向大家保证,如果你遇到生词只看中文词条,那么你肯定是读不明白的,原因是你和原文作者的思维绝对不隔而隔。

    期待大家下功夫!祝愿大家!

    有同学提出怎样培养“语感”的问题,LZ写了点心得,大家随便看看哈。

    Q:请问楼主读了多少文章才锻炼出了语感呢?我经常在看一段话的时候 单词都认识 就是不理解 —— 一毛

    A:你说的问题,应该是大家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

    我仔细回想,觉得大家都比较习惯于笼统地把“读不懂”归结于“语感不够”,觉得多读、培养语感就OK。

    殊不知,“语感”两字底下掩盖了很多很多问题。谈几种可能的现象吧,可能单一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

    第一,是对词(单字)的熟悉程度不够,几个单字的组合不能够在第一刹那形成意群,反应它的意思,如果需要第二刹那分析意思,那阅读就障碍非常大了。大家甚至可以观察自己,有时候一眼扫过去,是不是只是因为看着熟悉而扫过去,实际上它的意思没有走脑子。这个问题应该可以通过累积、反复熟悉,增加阅读量和多听英文来改善,不建议拿着所谓单词书硬背单词,但在读书时记下来的生词,回头反复看看,回忆语境,这种方法楼主很鼓励。

    第二,读长句段的时候,看到后面,前半部分说什么已经忘了。

    这种现象有几个原因。

    原因A 就是上面的第一点,所以第一点是一个根本问题,说残酷点就是前面你也没明白,就一直往下看,人的眼睛是有惯性的。

    原因B 是注意力的问题,头脑对于外语的反应能力远远不及母语,因为反应不过来或者迟钝,所以注意力一定会分散,看完一个长句或一段话时,基本会抓狂,然后再回去看,就像鬼打墙。这时改善注意力,保持专注不分神,不怕慢,并找是否存在原因C。

    原因C 是注意力也够集中,意群的意思也反应出来了,但前中后的语义就是连不上,不知道它在说什么。这时应该就是触碰到了比较核心的问题——对英文的表达逻辑、思维逻辑其实没有掌握,或者说没有习惯。

    说到这,牵引出一点小花边。楼主发现学英语的同学们可能受到高等学院教育影响,所以特别喜欢分析语法。楼主讲个小故事吧,和楼主一块在恩师那儿上课的,还有北京某名牌大学英语系的一位教授和一位讲师(正在考博),恩师讲的东西因为完全是实战性的,非学术的,(btw恩师在早年去华盛顿作外交官以前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外贸系主任),所以听的教授老师和那位讲师有点惊呆,因为恩师讲的外国人怎样表达、写作的这套东西他们闻所未闻吧,当教授老师用学院派的语法分析方法来解读恩师举的例子时,完败!后来教授(是位女性)一直惊叹,一直臣服,非常谦虚地和我们学完所有的课,真赞叹啊!大家也向她学习啊,不管自己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总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OK,说回来,在遇到长句子、复杂结构的时候,不是说不能用语法分析,而是不要迷信语法分析,语法在真正熟稔灵活的表达中很无力的,而且国内的语法系统其实比较落后的,也许不一定跟得上变化。(已经读原版无障碍的同学应该懂的)重点是,语法解决不了逻辑思维的问题。语法只能是马后炮。

    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英文里头漫山遍野的插入语,有时很长很长啊,描述好多好多,你就必须习惯,有意识它在说什么,进入插入语时不能把句子主体意思给忘了,不让描述给带跑了,这也是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哈。

    再一个是,他们外国人组织语句是先把主观意思亮出来,后面陈述事实,所以句子后半部会搞很长很长,罗列很多,引申很多。而中文思维是刚好相反的,前面说一堆,blablabla最后亮结论。如果你养成了英文思维,就不会看到句尾再回去看句头了。

    So,有第一种现象的同学,需要很多很多的练习、积累和熟悉过程。第二种现象是建立在第一种现象的基础之上,分支较多,大家可以各自对照,观察,总结。

     

    来源网络:僵尸少女犯病病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徐新祥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徐新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