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压力太大,国际学校如何在“内卷”中破局?-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林兆云>日志>竞争压力太大,国际学校如何在“内卷”中破局?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林兆云

林兆云

英国前期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林兆云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竞争压力太大,国际学校如何在“内卷”中破局?

    2022-09-27
    2020年12月,“内卷”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学生、职场人的生活中广为流传、频频出圈。

     

    时至今日,见到到点不下班的同事、熄灯还在学习的同学,还是会忍不住说一句:

     

    别“卷”了,别“卷”了。

     


     

    “内卷”这个词在网上流行起来,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学霸学习的照片,但要说到“内卷”这个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

     

    1963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写了一本书,叫《农业的内卷化》,书中有个叫爪洼岛的地方,在人口压力下,爪洼岛不断进行农业精密化,持续往田里输送劳动力,结果田地的亩产是上去了,平均下来的亩产却并没有增加,这么一算,岛上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止步不前。格尔茨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内卷化”。

     

    现在,“内卷”一词解释更为广义,指的是对于整体提升没有任何帮助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许多环节都存在着“内卷”现象,国际化学校也不例外。

     

    招生竞争、资源抢占等等,生命不息,“内卷”不止!

     

     

    做不了第一个“卷”起来的,就避免做最后一个?

     

    还记得之前听一位家长讲过为什么会选择国际化学校,她说国内高考竞争压力太大,不指望孩子上什么名校,快乐成长就行了,于是选择了国际化学校。

     

    殊不知,教育的“内卷”之风早就卷到了国际教育领域,别说是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了,就连远在国外的哈佛都没放过。

     


     

    还记得几年前,“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成了教育领域最动听、最励志的话语,可实际上,网络上早有人实地考察披露:哈佛图书馆只有一个能开到凌晨的图书馆,其余图书馆那时候都关门了,传闻中的“人满为患、灯火通明”更是无稽之谈。

     

    恶性内卷带来的是耗费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无意义的努力和付出,而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讲,他们之间的恶性内卷大致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正确招生与恶性竞争

     

    国际化学校优势众多,但其中被家长拿出来反复关注的就是“快乐学习”。尤其是早些年国际化学校刚刚出现在大众视野,说专业海外课程,家长不懂;说多元语言教学,家长不会。最终只有“快乐学习、全方面发展”能够让家长一下子“get”到。

     

    于是,早期某些国际化学校的招生宣传中常常出现“快乐学习”的身影,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应试教育压力太大,来我这里,边玩边学!

     

    可实际上,“快乐学习”真的能够在国际化学校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不说国际课程的复杂性,就说全面发展下,学生需要学习更多课程,以留学为导向的学生还会面临更多的语言学习,学校还会组织参加大小国际赛事,需要做的事可一点不比其他学生少。

     


     

    在招生宣传上“内卷”似乎是不少学校的现状,越来越高级的宣传手册,越来越丰富的校园宣传活动,越来越新颖独特的宣传理念一应俱全。

     

    在招生宣传的形式上“卷”起来倒也不是坏事,但为了能“卷”过其他学校而进行虚假宣传、恶性竞争可就不对了。比如某些学校宣传中夸大自身优势,描绘了许多学校并不具备的条件,等到学生入学之后就“傻眼”了。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抹黑自己学校的形象,更是会降低家长对于国际教育行业的信任程度。

     

    而“踩一捧一”式的恶性竞争影响同样巨大,如个别学校将自己描绘成天堂,却把别人的学校说得一无是处,抓住其他学校的缺点来突现自身优势,家长就会怀疑这所学校或其他学校是否也存在同样问题,从而影响对整个行业的印象。

     


     

    不合时宜的“挖墙脚”行为

     

    除招生时的恶性竞争之外,师资管理上的恶性“内卷”同样会影响学校甚至行业的正常发展。

     

    教师及管理层人才的跳槽调动属于正常现象,实力雄厚的学校总是希望能够将优秀的人才收入麾下,学校优秀人才被更优秀的学校“挖”走也不在少数,但如果为了“挖墙脚”不择手段那就成了妥妥的恶性竞争。

     

    如: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盲目许诺自己难以承担的工资福利待遇,或为了留住学校的人才而一味抬高教师待遇,影响了同一区域内正常的用人准则等。这些师资管理上的恶性竞争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学校运营管理甚至会影响到该区域内所有国际化学校。

     

    有限的学位与“无限”的学生

     

    还记得当年备战高考,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差两分就是一整个操场的人!


     

    国际教育领域的竞争虽不比高考激烈,但随着国际化学校不断发展,国内教育越来越好,双轨制学校陆续出现,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了国际化学校。但生源变多的同时,升学录取位却依旧集中在几所名校之间。

     

    学位的“稀缺性”成了教育“内卷”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当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时,就产生了竞争,而竞争一旦产生,恶性内卷的身影就像潜在的恶魔一样,悄悄等待出场机会。

     

    对于学位的竞争,最初阶段表现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良性竞争,人人都想着把学生教好、把学校办好,这样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发展。

     

    但当对于优质学位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恶性“内卷”在某些学校及地区出现了,随之带来的是优质生源争抢、掐尖招生、校外补课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学校及地区。

     

    这种升学结果上的“内卷”与招生和师资管理不太一样,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可以说只要录取名额是有限的,竞争就一直存在,但把这种竞争变成恶性竞争还是良性竞争,就要看学校自己的选择了。

     

     

    目前对于掐尖招生、校外培训问题已经有政策约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恶性竞争的发生。但其实,学校也不是非要“卷”起来的。

     

    近日,随着“双减”不断推行,教育部再次表示:禁止公开中小学生排名与成绩。学生的成绩不公开了,心理健康得到了保障,一定程度缓和了学习“内卷”,可国际化学校之间的排名却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大专业排行榜每年都会更新国际化学校排名来激励学校发展,而家长圈子里更是早早就把认识的学校划分了“三六九等”,有着自己的小排名。于是,这份“内卷”从学生排名的头上转移到了学校排名。

     

    像之前的学生们一样,排在末端的学校们深知对于榜首“大佬”望尘莫及,就想着:做不了第一,就力争不做倒数第一。排名竞争之下,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恶性“内卷”的漩涡。

     

    实际上,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优势,排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但并非意味着适合每一位学生,只要保证用心办学,总会有适合的学生到来。

     

    “卷”着“卷”着,就好起来了

     

    不过,就像网络上许多人说的:内卷只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并不都是坏事。竞争无处不在,内卷亦是如此,良性的内卷有时候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走入学校的“全人教育”

     

    最近,很多国际化学校都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即以人的和谐、整体发展为导向,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完备人格、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态度的“全人”。而“全人教育”的发展正是一次良性“内卷”。

     

    全人教育来到中国得从2000年左右算起,但全人教育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北美教育理论激进派受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影响,逐渐发展出“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隆·米勒(Ron Miller)正式提出了全人教育概念。从此开始,全人教育思潮影响了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我国港台等多地区。

     

    2000年左右,全人教育理念来到中国大陆,随后一批优秀的国际化学校用实际行动执行了“全人教育”思想,并取得了一定成功。

     

    别出心裁的“校本课程”

     

    在《脱口秀大会》这个节目中,选手呼兰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段子,讲的就是内卷,他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鹦鹉其实本来不会说话,直到第一只鹦鹉说话了,导致其他鹦鹉也开始学说话,最终有了今天的局面。

     

     

     

    国际化学校之间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个现象,当一个新鲜的办学理念或者课程出现时,难以避免的就是“同质化”问题。比如目前遍地开花的“双语教学”、“小班化教学”以及刚刚说到的“全人教育”,几乎成为了国际化学校的“标配”。

     

    这时候,校本课程出现了。校本课程其实最早出现在英美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大约20年历史了,其根本在于让学校自己确定课程内容,每一个校本课程都具备学校独一无二的特点。

     

    目前,很多国际化学校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本课程,包括中华传统文化、西方经典文化、自然探究、音乐美术等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质化”问题,让每所学校都具备自己的优势特点,可以说是一次良性“内卷”了。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林兆云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林兆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