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留学生的求职经历记录,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本期我们选择了四位海外留学生来分享他们回国求职的故事,来看看在这波留学生回流热潮中,他们的困惑与收获。
夏之霓 25岁
目前就业状况:某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分析师
留学经历:出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后去英国伦敦政经学院读全球媒介专业。
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我想做的事情,和我实际上得到的太不一样。
求职经历:投了50份简历、面试了10多家公司、成功拿到3至4个Offer。“我想做的事情,和我实际上得到的太不一样。”这是夏之霓今年回国求职的最大感受。突如其来的公司变动和对国内求职环境的陌生 ,让她找工作的进程并不顺利。
本科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夏之霓的简历很漂亮。事实上,她在赴英求学前,就已经在一家 不错的咨询公司工作了一年多,而这家公司还承诺她硕士毕业后依然可以回来工作,且薪酬不低。然而当她回国后,公司合并了,招聘名额取消了——这意味着她要重新开始找工作。
因为有工作经验,所以找工作对她来说并不难,但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却不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她发现海归的简历并没有太大优势,“很多地方只招北大清华,像伦敦政经这种学校在国内的认知度并不高。”
不过,一旦进入面试环节,凭借丰富的案例分析经验和不错的表达能力,夏之霓很容易就在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其中有一家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她先后通过了五轮面试,目前还在等待下一轮通知。“但战线拉太长,已经两个月了,还没有结束面试。”
这也是让她决定先接受目前这家咨询公司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她已经通过了几家公司的面试,但收入水平一直很让她犹豫:很多公司 提供的工资还没她出国前那份工作的一半多。如今作为高级分析师的她,发现工作内容也和她想的不太一样。“原来觉得咨询业是高端职业 ,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不是这样,一切要以客户需求为主,企业找我们来做报告也只是为了IPO,而不是解决真正的问题。”
尽管回国之后的求职路颇为曲折,夏之霓还是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她认为先在自己的行业里踏实做好,然后才能慢慢找到能体现自 身价值的工作。
Q:海外学习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X:出国学习更多的是叠加本身的个人素养和知识积累。对于国企之类的求职帮助不大;但是非常锻炼你单独处理问题的能力、带领团队的 能力和学习参与能力。
Q: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期望如何?
X:咨询行业其实最注重的是思维,我们的客户都是在行业内经营多年的公司,为什么要找咨询公司来为它们提供解决方案?就是因为我们 的思维方式不同,能作为第三方来客观分析这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对行业的研究非常深入,而我在这方面的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最强,最 理想的状态是在能力和努力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回报,我做出来的东西被别人需要和感谢。目前,还是希望先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要频繁跳 槽,以后能利用对于市场的知识、对媒体运作的理解,参与到实业中去推广产品,甚至自己创业。
徐纯纯 25岁
目前就业状况:面试中
留学经历:伦敦政经学院管理学
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在伦敦找到梦想的方向,回国让我踏踏实实去实践想做的事情。
求职经历:投了10多份简历、面试了6至7家公司、成功拿到了2家Offer。徐纯纯想做个服装设计师,而且她马上也要推出自己设计的第一批作品了。在她颇有艺术气质的外表下,很少有人能看出她读了4年金 融和2年管理——也就是说她从未受过服装设计的科班训练。不过刚从伦敦政经学院毕业时,她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设计。
在徐纯纯去伦敦读管理学硕士的第一年,那时候的她还特别想做投资银行,甚至还趁着暑假去当地的毕马威实习了一段时间, 毕业之后她得到了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等公司的面试机会,“但面试并不太顺利,而且金融业也不太景气,我想了下觉得不能以此为终生事业,就给自己一段时间思考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徐纯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爱好摄影、喜欢看艺术展,在和设计师好友经常交流之后,徐纯纯渐渐发现自己真正“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是在创意领域。于是,趁着上海东华大学开设5个月的服装设计培训课程期间,她决定回国进修,并找机会发展。
完成了东华的课程后,她在时装设计师Masha Ma那里找到了一份实习:帮她做巴黎时装周的准备。“在专业上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钱,就只能在工作中多积累经验。”面对跨度这么大的转型,徐纯纯想要抓住一切可以学习、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她也在利用自己原有的专业背景,申请一些服装行业相关的管理和职能类岗位。“我现在主要还是找行业,学管理的人可以去任何行业。现在我肯定不能直接去做设计,等我在这个行业里有能力、有人脉积累后,就能做这些事情了。”徐纯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做好规划,并慢慢接近理想的目标。
目前徐纯纯已经进入一家高级定制服装公司的最终面试环节,她的想法是即便进不了高端品牌,也可以从相关的领域做起,只要每天接触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就感到很满足。
“就像每个设计师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想法,拿到市场上才能定夺,市场不是衡量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好的设计最终会 得到市场的肯定。”徐纯纯相信只要一直努力,想做的事情总会有成果,而她的目标是,成为管理者中最懂设计的人。
Q:跨专业的职业选择,会不会让你觉得在英国的学习经历浪费了?
X:在英国的读书经历主要是让我知道以后想做什么,在国内主要的问题是容易受周边人影响,大家最后都走了大同小异的路。我在伦敦的同学也有学烘焙的、做媒体的,在那里你可以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慢慢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不出国,我可能正努力挤进银行、咨询业等,和现在完全不同。伦敦主要让我开拓思维,而真正要实践我梦想的地方是国内。
管理 24岁
目前就业状况:两个Offer选择中
留学经历:就读于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后转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
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要想好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着眼于眼前,忽略了10年后的自己。
求职经历:投了6份简历、面试了3家公司、成功拿到了3家Offer。
受一直在投资银行工作的父亲影响,管理从出国前就已经规划好自己的方向:回国从事金融行业。从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他选择了波士顿大学开始自己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一段时间后,管理发现经济学专业更偏向理论,而他还需要学习更多的财务知识,于是他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运筹学。
这让他的课业任务加重,“国外一周就会安排一个任务,我平均每周都有一天晚上不睡觉。”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让管理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硕士毕业后,管理就想好了不在美国找工作,一方面那里的经济行情不好,另一方面一两年的实习期对他而言太长——他已经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绕了不少圈子,于是他决定立刻回国。有着留美硕士文凭,再加上证券公司的实习经历,管理对自己的就业未来有很高的期待。
但真正开始找工作时,他发现国内的就业市场并没有想象中乐观。尽管很多公司有针对海归的人才通道,但今年名额明显少了很多,比如交通银行的海外管理培训生项目只招10个人。“简历投过去之后就石沉大海,至今3个月都没回复。”管理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陆续申请了几家心仪的公司后,管理得到了中金的面试机会,整个面试过程分为四轮,其中两轮的时间都将近两个小时,压力虽大, 管理最终还是拿到了中金的Offer,但销售岗位和他最初的设想并不相符,因此他决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继续自己的坚持。很快,管理又拿到了另外两家公司的Offer:一家信托公司的二级市场投资职位和另一家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前者是大公司,并能解 决北京户口,但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后者是投行工作,但公司规模并不大,待遇保障也不一定好。经过再三权衡,管理还是偏向后者。
在正式入职前,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在中信证券做IPO项目的实习。经历过这样一段找工作的经历,他对“海归”的认识更加清晰。“海归的优势在于语言和国外行业的思想和想法。但海归并不稀奇,平常还需更多地学习。”对于未来的打算,管理希望先从大机构积累经验, 了解各个行业,研究新事物,也许将来有一天,他能经营自己的商业项目——这才是他最大的目标。
Q:海外留学经历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G:在国外的时候,要一个人面对所有东西,在陌生环境中加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方面有质的飞越,这种学习能力对于以后工作也有很大帮助。在投行做,如果你的学习能力不强,会拖团队的后腿,很容易被淘汰。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海归在语言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当然还有将国外行业内一些不错的想法带回来。
陈秋帆 23岁
目前就业状况:某人寿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见习
留学经历:威斯康辛大学精算学
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广阔,意识到需要改变或创新的事情越来越多,但行动还受制于许多现实的因素。
求职经历:投了30份简历、面试了5至6家公司、成功拿到了2家Offer。
陈秋帆在出国前觉得精算师是神坛般的工作,为此她放弃了在中山大学读了1年的金融学课业,申请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读精算。
“我一直都很喜欢数学,精算是商科里和数学比较相关的,又不像金融那么纯商科,当时觉得就业前景应该挺好,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然而当陈秋帆结束3年的学习,开始求职的时候,才发现并非如此:精算的就业面很窄,只能在保险行业,而保险公司对精算师的需求又很有限。更糟糕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大公司都在削减这块的人员预算。
在美国找工作不顺利,陈秋帆决定回国发展。一纸本科文凭、考了一半的精算师资格证和一份之前在国内做过的保险经纪公司暑期实习经历,这就是她找工作的全部筹码。非常幸运地,她得到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面试机会,但它们的精算部门并没有招人名额。
在找工作屡屡受挫之外,陈秋帆还发现国内的面试环境和国外很不一样。“国外的HR会把一切信息跟你说清楚,而国内很多公司由于体系不健全,HR甚至不会提前告诉你要干吗。有一次让我特别吃惊的是,对方直接扔过来一份题就让我开始做。”陈秋帆说那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处于“黑暗状态。”
正当她准备放弃精算的时候,之前面试过的那家保险公司又打电话来问她是否愿意去一个新组建的部门,负责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条件是需要实习半年以上,陈秋帆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用她的话说是“工作那么难找,没钱也做”。
幸运地是,进入这家公司以后,陈秋帆很兴奋,因为工作团队是全新组建的,同事都是有海外背景的人,所做的工作也是很多精算新人做三四年才能接触到的内容,尽管一开始上手慢,但学的东西很充实。
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和尚未成体系的培训机制,陈秋帆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除了能学到很多东西外,这份工作带给她的最大价值在于成就感——帮助企业做风险管理、对公司资产负债匹配,这些在她看来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所以工作的时候充满了热情。
当然,她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比如真正开始工作时,对公司的工作体系还没了解清楚,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锻炼,但她很坦然:“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是信心满满的,说明你没有在学东西;所以我要保持不停地去学习,绞尽脑汁想清楚是怎么回事。”
Q:国外和国内找工作有什么不同?
C:首先是人群不太一样,国内的精算行业基本被研究生垄断,美国比较普遍的是本科出来先工作两年再回去读MBA等。其次,国内外对行业的认知度相差太大,国外行业和学校的对接更好,比如美国的很多保险公司都直接去高中讲精算师是做什么的、如何成为一名好的精算师等 。国内的人一窝蜂挤进精算行业,这时候保险公司招的人不多的话,他们就很难找到工作。
Q:以后有怎样的职业规划?
C:在这个公司先把基础打好,不要一直跳来跳去,要走比较正规的道路,踏实学好新东西,达到非常专业的地步。有机会有技能的话,能 跳去企业的风险规划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真的变成专家。
转载自JOBS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