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开启外国留学生招生新路径
近日,位于上海市的复旦大学发布 2026 年外国留学生本科生中文授课项目招生简章,其中一项重要调整引发关注 —— 首次将 AST 国际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纳入认可的成绩范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非中国籍学生申请复旦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时,可提交 AST 成绩作为入学申请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一举措不仅为海外学子申请该校提供了更多选择,也标志着 AST 考试在对接中国高校本科招生领域的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一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卓越办学实力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始建于 1905 年,如今已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同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享有广泛声誉。在 2026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列第 30 位,充分彰显了其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学科实力与办学资源优势凸显
复旦大学的学科布局完善且实力雄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12 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有 20 个学科入选中国教育部第二轮 “双一” 建设学科,21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 行列,其中 10 个学科更是跻身 ESI 全球前 1‰,展现出在多个领域的/学术水平。
在师资与科研平台建设上,复旦大学同样成果显著。目前,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59 人,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师资支撑。科研平台方面,该校设有 12 个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个国家医学中心以及 15 个中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类高水平平台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学校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中国内地高校首位,体现出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AST 考试:连接国际学生与中国高校的新桥梁
此次复旦大学认可的 AST 考试(Aptitude Scholastic Test,学业学能水平测试),是中国/融合国家高中课程标准、参考国内高考模式研发的国际标准化大学入学考试,此前常被称作中国学生的 “国际高考”。该考试由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高考领域//与剑桥大学资深学科/共同命题,不仅具备科学严谨的测评体系,还与中国教育体系的衔接性较强。
作为世界名校中国英才遴选中心(CEIS)的核心测评工具,AST 考试长期以来致力于为/高中生搭建通往世界知名大学本科阶段的桥梁,历经近 20 年的发展,已获得全球众多优质高校的认可,成为其本科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中国普通高中学生而言,参加 AST 考试无需脱离国内高中学业或放弃高考备考,反而能为高考准备提供助力,学生可根据自身规划,凭借 AST 成绩直接申请多所不同层次的海外高校(以英联邦国家为主,兼顾其他国家),实现国内外/通道的双向选择。
推动中外教育交流与标准互认
此次复旦大学将 AST 考试纳入外国留学生本科申请体系,不仅为海外华人学子及非中国籍学生申请中国高校提供了更具灵活性、更贴合中国教育体系的/途径,也进一步推动了 AST 考试在 “引进来” 层面的功能拓展 —— 此前该考试更多服务于中国学生 “走出去”,如今则成为国际学生 “走进来” 的重要纽带。
据了解,目前 AST 考试相关机构正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稳步推进合作,依托成熟的 “中国标准” 评价体系,为国内高校遴选海外优质生源提供标准化工具。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高校在吸引国际生源时与国际一大学展开更具针对性的交流与竞争,更对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促进中外教育标准互认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AST 考试相关机构也在加速海外考点布局,积极推动相关评价标准在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的落地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一个以中国教育标准为基础、贯通中外/路径的教育交流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将为中外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