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二女孩妈妈的深刻反思:和女儿吵翻后,我才读懂了孩子的3个秘密……
“你们说爱我,其实都是假的!”
这是最近一次女儿和我吵架后,她对我说的话。
女儿今年上高二。小升初时,她以全校一的身份,考进重点中学;初升高时,她是全市第二,顺利进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
从小到大,她都是我的骄傲。但自从上了高中,她的成绩逐步下滑,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变化。
几乎每次考试出分后的夜晚,都是我们争吵的开端,这次期中考试也不例外。
看到她的排名跌到了全校68名,创了历史新低,我没忍住体内的熊熊怒火,指责她在“假认真”,让她给我一个合理解释。
可女儿却迟迟不说话,我更生气了:“我知道原因是什么,是你以前好的学习习惯都没了,现在连作业都写不完;
是你的心里充满了负能量,抱怨上课节奏快,吐槽班级气氛不好,心态不正怎么能学好?”
“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得看你脸色,好吃好喝伺候你,你就拿这个成绩来敷衍我,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发泄完了,可再看女儿,她满脸泪水,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我的心都要碎了。
曾经我们像闺蜜一样聊天,她无条件地信任我,对我提的意见欣然接受,可是如今……
朋友建议我,可以试着修复和女儿之间的关系。
我开始变着花样给女儿做早餐,可是她总是情绪不高,吃不下什么;
我关心她在学校的日常,可她总是简单回答,没有太多的表达欲望;
我知道,虽然我们恢复了日常交流,可彼此的心依然相距很远。如何恢复和女儿之间的亲密感,成了我的一个心病。
偶然一次机会,我得知一位高中老同学现在是大学的心理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找他咨询。
他告诉我,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那些和孩子一直关系亲密的父母,始终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力方向”。
他接着问了我3个问题,回答完我也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始终没能走进孩子内心。一个问题:你为孩子的付出,哪方面最让你感到自豪?我脱口而出,当然是陪伴。
女儿每天上学、放学,周末的培优课,都是我接送;校外活动、研学旅游我也都陪在身边。从小到大,我没离开她超过3天。
本想着老同学会赞叹我的付出,可他却问我,“现在你还这样陪,效果好吗?”
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频繁吵架、沟通不畅,我们的关系很早之前就改变了。
想起前不久,女儿本打算自己去逛商场,我执意要陪着。我看她买了喜欢的动漫周边,玩了刺激的VR游戏,过得很开心,觉得自己的陪伴就是她好的助力。
没想到,女儿回家后认真给我提了个请求:“妈妈,你以后不用陪我了,你也去做点喜欢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我没好气地说:“陪你看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没嫌无聊,你倒嫌我多余了。”
我觉得丢了面子,摔门而出。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越陪越亲,长大后却越陪越让她烦呢?
老同学没说什么,给我分享了心理咨询师王立宁提到过的一个故事。
因为爸爸是边防军人,男孩每年只能见到他两次,一次是夏天,爸爸休假回家,一次是冬天,妈妈带他去探亲。
父子俩每年只能相处不到30天,在常人的想象中,父子关系恐怕很疏离。然而,在男孩15岁时,爸爸转业回家,他们之间毫无隔阂。原因就在于,爸爸十几年来坚持做了一件事:每周给家里写信,从未间断。
信件成了他们家日常沟通的载体,每当男孩有话要和爸爸说,妈妈会逐字写进信里,第二周他就会收到爸爸的专属回信。在信里,爸爸回应他的每一个需求,解答他的各种疑问,鼓励他一点一滴地进步。
男孩感慨,虽然爸爸不在他身边,却没有错过他的任何一次成长。
听完这个故事,我对“陪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