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当盒小巧便携,装着各式配菜与米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看到心爱的配菜和精心摆盘时,那份感动都如出一辙。特别是那些用食材呈现可爱动物或动漫角色的创意便当,以及满载地方特产的车站便当,总在电视和网络上引发热议。
日本的“便当文化”正吸引着海外的目光——如今在职场食堂或校园午餐时,自带便当已成为常态。不过像美国和法国那样以三明治为主的简单便当,或是韩国以米饭为主、配菜不多的饮食风格占据主流,对海外食客来说,日本便当里五颜六色的配菜搭配得当的景象实属罕见。
日本人熟悉的便当,究竟从何时开始形成这种样式呢?
日本便当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当时的便当以蒸熟后晾干的米饭为主食,被称为“糒(ほしいい)”。而便当的经典配菜饭团,则是农民和伐木工人在休息时享用的美食。农人们常将饭食装入名为“面桶”的容器,与农具一同随身携带。
如今这种以米饭配菜形式呈现的便当,直到江户时代才逐渐普及。不过即便是当时的贵族阶层他们携带的便当配菜也多是香菇炖菜、萝卜腌菜等朴实食材。
到了明治时代,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学生自带便当上学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战后冷冻食品和罐头食品品质提升后,人们都能轻松制作出种类丰富的便当。说到日本便当,其特色在于色彩缤纷的外观、均衡的营养搭配以及即便放凉仍保持美味的特性——这正是食品制造商们用心研发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