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给孩子兜好底,比叫ta别惹事更重要
前几天和一位高中教研主任聊天,她的话让我很受触动:
“现在的孩子不缺道理,缺的是‘就算做错选择,爸妈也会站在我这边’的底气。”
其实,给孩子兜底,从来不是替他们摆平所有矛盾、扫清所有障碍,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面对冲突的能力。
真正的兜底,是帮他们建立起几个心理支点,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有可以依靠的力量,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
第 一个支点:你的感受,比“体面”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维护自己,是因为觉得“我的感受不重要”“要为更多人考虑”。
我们要做的,就是反复告诉他们:你的不舒服、你的委屈、你的愤怒,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面对孩子的倾诉,可以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再谈怎么解决,孩子才敢把真实的感受说出来。
第二个支点:你可以说“不”,不用找理由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需要学会拒绝,而拒绝不需要修饰。”
我们总教孩子拒绝时要委婉点儿,要找个理由,却忘了最有力量的拒绝,其实是简单直接的“不”。
告诉孩子,同学让你帮忙抄作业,不用纠结怎么说才不会让对方生气,直接说不行就够了;
有人硬要借孩子珍藏的漫画书,也不用想太多,直接说不想借就完了。
当孩子知道拒绝不需要解释,就不会在犹豫中错失保护自己权益的机会。
第三个支点:就算搞砸了,我也在
孩子最怕的,从来不是惹祸,而是做错事后的孤立无援。
当我们说“不管发生什么,爸妈都会和你一起面对”,其实是在给孩子注入一种力量:
就算我暂时没做好,就算我处理得不够完美,也有人托着我,不会让我掉下去。
除此之外,帮孩子理清冲突后的人际关系也很关键。
很多孩子不敢反抗,是怕一旦拒绝,就会失去朋友;一旦求助,就会被同学孤立。
但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拒绝一次就疏远你,不会总让你做不舒服的事,更不会看着你被欺负而无动于衷。
那些因为你维护自己就离开的人,本身就不是值得珍惜的朋友。
青春期的人际关系本就不是“越多越好”,与其让孩子勉强和让自己委屈的人相处,不如帮他们学会筛选。
把精力放在愿意尊重ta、理解ta的人身上,远比守着虚假的体面更有意义。
作为父母,我们的“维护”亦要有分寸,不能孩子一受委屈就冲上去找对方算账。
恰如其分的守护,是在孩子需要时,帮助分析情况、给出建议;在孩子没做好时,告诉ta“没关系,我们一起改进”;在孩子勇敢反抗时,坚定地说“你做得对,我支持你”。
这样的兜底,才能让孩子既不丢温柔,也不失锋芒。
04. 写在最后
想起我们小时候,父母总说“出门别惹事”;而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听到“遇事别怕事”。
这里的“不怕”,不是教孩子冲动、强硬,而是让他们明白:你不必为了维持关系,委屈自己的感受,更不必为了所谓体面,吞下所有委屈。
孩子有了不必硬抗的底气,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勇敢生长,能安心做自己的孩子,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