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寺庙、商店或寻常人家中,你常会见到一种圆滚滚、红彤彤的摆件——它没有手脚,表情却格外坚定,这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不屈与吉祥”的达摩(だるま)。它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众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达摩的原型,源于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大师。相传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悟道成佛,因其修行时久坐不动,甚至失去了四肢,后来逐渐被艺术化为无脚不倒翁的形象。江户时代(17世纪左右),达摩在日本群马县高崎地区开始被大量制作,并成为民众祈求愿望的吉祥物。
高崎至今仍是日本达摩的生产重镇,约占全国产量的80%。当地匠人用手工绘制每一只达摩,赋予其独特的表情与精神。
你或许会发现,许多达摩的双眼是空白的。这并不是疏忽,而是特意留给愿主完成的“开眼仪式”(目入れ)。
传统习俗中,人们在许愿时会先为达摩点上一只眼(通常为左眼),象征着愿望的起点;当愿望实现后,才补上右眼,代表圆满达成。这个过程如同与达摩立下“契约”,提醒人们不忘坚持初衷。
最常见的达摩是红色的,这并非偶然。在日本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可驱邪避凶的颜色,象征着能量、吉祥与勇气。此外,不同颜色的达摩也对应不同愿望:
�� 红色:除厄运、祈胜利
�� 黄色:祈求财富
�� 绿色:健康长寿
⚪ 白色:和谐与净化
⚫ 黑色:辟邪护身
这些多彩的达摩,像是生活中的小小守护神,静默而坚定地陪伴着人们的日常愿望。
之所以能跨越时代依然被喜爱,正因为它与日本文化中“七転び八起き”(跌倒七次,爬起八次)的精神不谋而合——就像不倒翁,无论如何推倒,它总会重新站立。
这种顽强与乐观,也反映在民众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不论是考试、创业、选举,还是祈求健康,人们请回一尊达摩,仿佛也请回了一份心念:“即使困难,也要一次次站起。”
达摩不只是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信念的化身。它用圆润的身体承载人们的期盼,用空白双眼提醒我们:愿望的实现,始终始于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