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京都迷了路,一头扎进条老巷子,迎面飘来硫磺香——得,撞见传说中的「钱汤」(公共澡堂)了。推开门那刻我愣住:瓷砖墙泛着旧旧的暖光,穿浴衣的老爷爷举着搓澡巾喊我“お風呂に入る前に、体を拭いてくださいね”(泡澡前先擦身哦),这哪是澡堂?活脱脱老邻居的客厅。
钱汤的规矩比想象中可爱。进门先买票(现在还能刷IC卡!),柜子钥匙串着个圆铁牌,得拿它换更衣柜的密码条。擦身子必须用自带的毛巾(或者租的),老板娘会喊:“タオルは体のみに使用してください!”(毛巾只能擦身体!)——不是抠门,是防止有人拿大毛巾裹着全身不脱外套占地方。
进浴池更像开茶话会。七十岁的山田爷爷泡得脸通红,举着保温杯喊我:“若者、お茶要る?”(小伙子喝不喝茶?)他杯里泡的是焙茶,苦得我直皱眉,他却笑:“我们老头子就爱这口,比可乐健康多啦!”隔壁阿姨边搓背边吐槽孙子:“那孩子非说钱汤的浴盐像草莓牛奶,结果泡完浑身滑溜溜的,摔了三回!”满池子飘着他们的笑声,连水温都跟着暖了几分。
最绝的是“搓澡区”。大爷大妈们裸着背排排坐,搓澡师傅戴着橡胶手套,边搓边聊:“最近台风天,您家阳台的花盆没吹跑吧?”“我家孙子考上东京的大学喽!”搓澡巾在背上沙沙响,像极了小时候外婆给我挠背的手。搓完浑身红扑扑的,往凉水池里一跳——透心凉的爽,混着老人们“ここが一番気持ちいいでしょ?”(这儿最舒服吧?)的调侃,突然就懂了钱汤为啥能撑到现在。
现在年轻人家里都有大浴缸,可钱汤还是有人挤人。不为别的,就图那股子“大家脱光了都一样”的热乎劲儿。你看,日本文化有时候特实在——没有花里胡哨的仪式,就在40℃的热水里,在老邻居的唠嗑声里,把“活着”这件事,泡得热气腾腾的。
(出门时老板娘塞给我颗糖:“次回再来ね!”下次再来啊!我攥着糖走了,背后传来山田爷爷的吆喝:“今日のお湯、薬草入りだぞ~”今天的洗澡水加了草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