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份迷雾:美高就读≠本土生源,美籍学生也可能被划进国际生池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在美高读书就能避开国际生竞争,甚至美籍家庭也可能遇到 “被国际生” 的情况。实际上,美国大学对国际生的界定标准差异显著,主要分为 **“国籍 / 永居身份导向”和“高中所在地导向”** 两大类,选错赛道可能直接影响申请策略。
二、两大界定逻辑:国籍 VS 高中所在地,典型院校政策详解
(一)按国籍 / 永居身份划分:绿卡与公民身份是关键
这类学校以 “是否拥有美国公民身份或绿卡” 作为核心标准,典型案例包括:
- MIT:无论高中就读地在哪,非公民或无绿卡者均视为国际生,即便正在申请绿卡也不例外。
-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除公民、绿卡持有者及 DACA 身份者外,哪怕在美国读高中,仍会被归为国际生。
- 康奈尔大学:同样以国籍和绿卡界定身份,但审核时会结合学生当前就读学校的地区背景综合评估。
- UCLA 政策变动:该校此前按高中地区划分身份,近年调整为按国籍 / 绿卡界定 —— 非公民或无绿卡者需申请 F-1 签证,因此被统一归为国际生。
(二)按高中所在地划分:就读地区决定申请池属性
这类学校更关注学生高中是否在美国境内,例如:
- 普林斯顿大学:只要在美高就读即算国内生,从海外中学申请则为国际生,国籍不影响判定逻辑。
- 哈佛大学:国际生特指 “从美国以外学校申请” 的学生,主要因需评估不同教育体系的申请材料差异。
- 圣母大学:情况相对复杂 —— 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若在海外居住,或非公民在美国居住,均可能被归为国际生。
三、Top 院校界定标准分类解析
以下为 Top 50 综合性大学与 Top 30 文理学院的典型界定方式,帮助申请者快速定位:
(一)综合性大学代表
- 普林斯顿大学:以高中就读地为核心标准,美国中学就读视为国内生,海外中学就读则归为国际生。
- 斯坦福大学:公民或绿卡持有者即使在海外读高中,仍按国内生标准审核。
- 加州理工学院:非公民、无绿卡且海外中学就读的学生,会被明确界定为国际生。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完全以国籍和移民身份界定,与高中就读地无关。
(二)文理学院代表
- 威廉姆斯学院:无公民或绿卡身份者,无论居住何地均视为国际生。
- 鲍登学院:以是否需签证入学作为判定标准,需签证者即算国际生。
- 斯沃斯莫尔学院:公民、绿卡或 DACA 身份者算国内生,其余情况均归为国际生。
四、申请策略建议:三步定位自己的申请池
- 梳理个人条件:明确国籍、绿卡状态及高中就读地区(美国境内 / 境外)。
- 核查院校政策:通过学校官网 “Admissions” 板块查询国际生定义,注意近年政策调整(如 UCLA 的变动)。
- 评估竞争维度:若被划分为国际生,需重点准备托福 / 雅思成绩,并关注院校公布的国际生录取率数据(部分学校会单独公开)。
美国大学的身份界定本质是对教育背景的分类评估,而非单纯的国籍限制。提前明晰规则,既能避免 “美籍被国际生” 的误判,也能更精准地规划标化考试、活动背景等申请要素。建议申请家庭针对目标院校逐一核对政策,让身份优势真正服务于升学策略。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方案:
- 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