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张琳芳老师】从厦门大学到美国莱斯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化学全奖博士
- 原创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选择出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将会在美国继续我的研究生学习。大约是在大二去了UCLA交流之后,当我真正体会到美国大学的学习氛围,我脑子里开始坚定出国读博的信念。化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美国许多大学并没有开设硕士学位,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决定学习化学,那么将会花费五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科研上,我更想用这五年的青春体验更好的科研氛围。因此,做出这个决定后,我没有后悔。
选择出国同样意味着个人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你的GPA、标化考试、推荐信等等都将成为录取的各种因素。同时,你还要承受一个人奋斗的寂寞,当你的身边没有相伴前行的同学,你是否有勇气一直坚持。我想,分析利弊,量力而行是做出决定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化学博士的申请不同于MS项目,由于是要从美国“拿钱”,录取难度确实会比硕士大,但只要你的背景够强,美国高校一定愿意招纳人才。
硬件
GPA是美国高校首先看中的硬件,大家的三年总绩点毫无例外的被每所大学要求提供。关于成绩,我想说如果想要申请PhD的话,3.5是一个底线。当然总有人能举出小于3.5还能被录取的案例,我想说这种学生一定还有极强的科研背景,如果大家没有很强的科研背景,那么高的GPA是我们必须要保住的底线。目前教育部对于学生成绩单的政策是不允许掩盖任何课程的成绩,因此马原毛概等与专业无关的课程成绩可能会拉低我们的总绩点,不过大家可以自行算出专业课的绩点写在CV中,许多学校在要求填写总绩点的同时要求我们提供专业成绩,所以如果非专业课成绩过低,还是有方法弥补。
TOEFL的话如果申请PhD那必须要达到100分的总分数线,总分如果能达到105甚至110的话,那将在申请中占据一定优势。托福口语很重要,一定要冲23分及以上,很多学校只有口语达到23之后,学生才可以申请助教奖学金。23分实际上是大陆学生的普遍门槛,很多学生通过充分复习以及掌握答题要点之后完全可以达到。我的准备方法是每天上课的路上挑选一个话题,然后不给自己设置时间限制,连续地自言自语一到两分钟。至于阅读听力和写作,我选择TPO作为练习平台,我想,大家通过TPO来练习托福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
GRE在当下的申请中处在一个很微妙的阶段,今年Emory University官方宣布申请者可以不需要递交GRE成绩,原因就是GRE不能正确体现学生的水平和潜力。我认为,在将来的申请中,GRE的重要程度会逐渐下降,不过分数还是要提交的,对于GRE,大家过线就好,一般PhD的水平是320+,写作3.0+,数学的话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争取满分才行,作文如果能达到3.5,那在申请中整个GRE就不会成为拖后腿的角色。
GRE sub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GRE更重要些,毕竟它考察的是大家的专业知识。这个考试并不是考察难度,而是考察知识的广度,如果你的本专业学的很好,那么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只需要把专有名词的英文熟悉就好。一般sub要考到90%才有竞争力。
>>>>
校内科研
我的科研开始于大一的下学期,但是因为当时还对科研没什么基本概念,所以在组里呆了一年也没有什么收获。后来,在大二下学期通过学院官方的科研项目,我转到了现在的组里,开始做有机。我的老板是前几年刚刚回国的青年教授,所以他的思维比较开放,上来先让我跟一个师兄学习基本操作,后来直接给了我一个独立的课题。现在看来,这个独立的课题在我的申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为后续的各种面试时,面试官都会问到这段独立科研的经历;因为独立做,所以我非常清楚研究中哪些细节有问题,哪些细节还有提升空间。在面试中面试官会很轻易的通过这些细节看出来你是不是真正做了实验。同样,得益于课题是完全独立的,我非常幸运地发了一篇SCI文章,无可厚非地成为文章的一作,这篇文章是我申请的亮点也是重点,一篇一作文章可以充分证明你的科研基础水平,毕竟国外老板找PhD肯定希望找一个思维较成熟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快融入他们的研究以及博士课题。所以,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争取到一个相对独立的课题,不要怕做不完或者不会做,只要大家勇于挑战自己,将来在申请的时候一定就会有闪光点。同样,如果有机会,可以请求你的老板给你发一篇文章,最好是二作以上,挂名的文章例如四作五作可能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装点CV的手段。综上,校内科研绝对是理工科申请的重中之重。
>>>>
暑期科研
我并没有参加暑研,我认为这个完全是因人而异,如果你的标化成绩和GPA已经都准备好了,那么可以在大三暑假参加暑研,自行联系导师,自费去海外实验室搬砖两个月,如果运气好还能拿到对方的推荐信。如果你的标化成绩还没有搞定,绩点又比较低,那还是专心在暑假把标化成绩搞上去,毕竟暑研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千万不能全部押宝在暑研上。
另外,即便是做了暑研,将来再申请的时候还是有可能被学校拒掉,这是因为决定大家录取的并不是教授本人,而是学院里组织的三四个人作为招生委员会,他们会审核所有申请人的材料,只有通过他们这一关,大家的材料才会传递到教授手中,所以假如你的标化成绩和绩点不高,那还是可能在第一轮就被刷掉。因此,选择暑研一定要谨慎。
>>>>
关于选校
选校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一般选校时间在10月到11月(针对12.1截止的学校),根据的是大家套磁的结果、教授意向、地理环境、安全以及学长学姐的推荐等等。
我的选校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首先我完全参考专业排名而非综合排名,根据专排我在每个层次的学校都选择了几所,分位高中低三个档次。排名高的学校当然也是美国名校了,除去那些确实申不到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多少可选的,因此可想而知这些学校竞争程度有多么大。我将这些学校归为冲击学校,如果排名高,并且学院中还有我意向导师,那么这个学校就是我的dream school了,Cornell和UW-Madison就是这样的存在。排名在20-50之间的学校就是我的中等层次学校了,根据我本科学校的水平和我的软硬件背景,我认为我有能力申请到这学校中的任何一所,还是通过意向教授以及地理环境和安全因素来选择,例如Chicago、JHU、USC等学校因为安全问题闻名,我压根就没有申请,哪怕他们学术水平很高。再往下就是保底学校了,我选择三到四所,都是专排在50-70之间,但是综排不高的学校,所谓保底学校,真的就是你觉得你能去就能去,他们可能也是求贤若渴吧。当然过低的学校可能也会拒掉你,因为你的水平overqualified,所以他们认为即使你拿了offer也不会去,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点。
关于文书素材
文书的问题很简单,一定要真实!不是你做过的事情千万不要归在自己名下,哪怕不写也不能造假,一旦被查出来后果相当严重。我的文书就是朴实地写了我对化学的兴趣,我在本科做的科研经历,我的科研兴趣以及我感兴趣的教授。相信我,美国招生官什么类型的PS都见过,你所谓的创新写作很可能很早就有人用过了,不用写什么悲惨的家庭变故,什么深邃的人生观,什么严峻的世界格局,就是平平淡淡地阐述你做过什么就好。
我准备文书比较早,在8月的时候我就开始写PS和CV,完成了PS的母版以及较为成熟的CV,有了母版,在选完学校之后我就可以根据每所学校的要求进行删减,其实大部分学校要求都相似,有少部分学校例如UC系统和UT Austin等会要求写diversity statement或者research statement。 Diversity statement这个东西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会比较头疼,毕竟我们没有成长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我选取的角度是我为小学生和老年人做科普实验的例子,也写了在UCLA暑研交流的感想。大家写的时候可以写一写自己帮助低年级学生补习啊,参加什么志愿活动啊之类的。
我的所有文书都是自己先写的草稿,然后交给新东方老师来修改,经过反反复复地修改之后,才最终提交到网申系统中。在此也要感谢老师的帮助。
>>>>
申请阶段套词
套词也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我在提交网申之前,9月份的时候集中套词了一波,结果比较惨烈,发了16封信,只回复了8封,其中并没有多少特别积极的回复,基本都是套话,大意是“鼓励你申请,但是我没有决定权来招人”,原因也是我前面讲到的招生委的事。不过我最后去的WUSTL的教授当时是回复我的,态度还是比较真诚,所以后来我也是一直跟他有联系。总的来说,假如真的套到一个AP,那绝对是给自己申请上了一道保险。
我个人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还是套一下,毕竟同样的邮件,改一改科研内容和教授的称呼并不麻烦,不回复也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至少还是能知道哪些教授不招人。
>>>>
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是我的老板+班主任+UCLA暑校的任课老师+院内任课老师写的,最重要的推荐信当然是我的老板亲自写的,我觉得他的这封推荐信给我的申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找国内教授写推荐信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让大家自己写个草稿,他们再改,毕竟国内老师“忙”。实际上按照正常的流程,推荐信是不能让大家看到的,这是推荐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属于教授的隐私。所以,大家自己在写推荐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口吻和语气,不要夸得自己太强,否则一看就知道是学生写的。
>>>>
面试
一般拿到面试就意味着大概率可以拿到offer了,不排除有Purdue这种海面然后再刷人的学校。因此,面试是需要认真准备的
面试分为生活面和科研面,生活面就是纯粹考察你的口语水平,看看你够不够当TA的资格。在面试前准备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形容自己的学校和家乡、自己的爱好等等。
科研面则是重点,考察的完全是你的科研经历,所以是不是你自己做的东西一问就能知道。建议大家总结自己的科研经历,有条件可以做个ppt,多读几篇文章。
面试一般是用Skype,WUSTL是直接来中国面试的,和真人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确实不一样。Skype的话,希望大家能提前调试好摄像头的角度,找一个安静的背景干净的地方面试。面试的穿着就是日常装就好。
>>>>
写在后面
一路走来,我也是从零开始,从对申请一头雾水开始,到现在尘埃落定,心里还是有很多感慨,在申请的时候我有时会苦于没有前人留下的经验而没法准备,所以我希望能留下一些经验给后来人。希望大家都能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申请到自己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