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自查:这5大行为,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希望你一个都没有(深度好文)(上)-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首页>顾问中心>吕冬霞>日志>父母请自查:这5大行为,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希望你一个都没有(深度好文)(上)
-人正在咨询
向TA咨询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留学顾问吕冬霞

吕冬霞

美中留学咨询组长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北京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上海 的顾问

    继续向吕冬霞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导航

    父母请自查:这5大行为,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希望你一个都没有(深度好文)(上)

    2024-06-04
     作者:主创团·瑾山月

    前段时间,有位博主在网上征询大家的意见。
    他发帖问:童年不幸的人,长大后能不能不回家?
    不少人留言说,父母养育之恩比天都大,怎么可以不回家!
    随后,博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看完后令人很是难过。
    他有一对严厉又暴躁的父母,一家人常年处于无休止的内耗中。
    父母不仅看彼此不顺眼,对他也是要求颇高,看管得很严。
    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他性格敏感,优柔寡断,很是一副没主见的样子。
    于是,他又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小孩”,更得不到来自家庭的肯定。
    看完他的故事,再也没人劝他回归原生家庭,反而都鼓励他离开那个伤心之地。
    原本,家是避风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退路。
    可为什么,家会伤人,父母也变得可怕呢?
    关于这个问题,武志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他说: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权力规则”的过度入侵。
    父母要求孩子“听我的,按照我的来”,否则就会“惩罚你、攻击你、逼迫你。”

    当家里弥漫着控制、争吵与焦虑,伤害就出现了。
    尤其是以下5种行为,看似是爱,实则很伤孩子。

    01.你给孩子的是情绪,而非情绪价值
    前几天,又一起家长打孩子的新闻,登上热搜。
    有位陈先生,在辅导儿子写作业时,忍不住大发雷霆。
    先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怎么教儿子都不会;后又因为孩子边学边玩,心不在焉。 
    他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见孩子还是不听话,一气之下,便拿起桌子上的石榴砸了过去。
    又大又重的石榴,不偏不倚地砸到孩子身上,疼得孩子嗷嗷乱叫。
    陈先生以为没啥事,谁料,第二天早上,孩子仍腹痛难忍。
    去医院一查,全家人都吓傻了——
    孩子的脾脏破裂,要马上住院治疗。
    有人心疼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遭这么大的罪”。
    但仔细一想,让孩子遭罪的其实是家长,说得再准确点,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家长。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用情绪管理孩子。
    要么发脾气,要么讽刺挖苦,要么干脆动手。
    而结果呢?往往不尽如人意。
    心理学上,有个失望性情感隔离的概念。
    说的就是,被吼大的孩子,会在心理上疏远父母。
    进而在极度的无助中变得敏感、胆小或是叛逆、暴躁。
    养育孩子,不单单是令他吃穿不愁。
    更重要的,还在性格的养成以及内心的培育。
    漫画家蔡志忠在一次采访中坦言:“自己的耀眼成绩,离不开父母的温润平和。”
    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每当受挫时,爸妈都会耐心劝导。
    他在自传中写道:“每当想起家,脑海里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父母慈祥的笑容。”
    所以说,家到底是伤人的牢笼,还是遮雨的屋檐,取决于父母提供的是情绪,还是情绪价值。

    02.把孩子当成问题,而没有帮他解决问题
    我儿子,有个挺好的玩伴,姑且叫他小A。 
    上个礼拜,我偶遇了小A的妈妈。
    没聊几句,小A妈就开始数落自己的孩子。
    说小A现在很贪玩,脾气也很坏,反正就是浑身都是缺点。
    听小A妈这么说,我忽然想起了教育专家建国老师的一段话。
    建国老师说:你眼中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的解决方案。

    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你觉得孩子逃课是问题,其实逃课是孩子针对一些麻烦的解决方案。
    这些麻烦可能是学习压力大、被同学孤立、疲劳或者焦虑,等等。
    当家长意识到孩子有问题,恰恰是帮他解决问题的契机。
    而不是像小A妈那样,只盯着问题本身,来否定孩子。
    这个思路,也类似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论”。
    就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帮孩子达成最终的目的。
    比如,看孩子拖延,就帮他打消做事前的顾虑,帮他高效完成计划内的事项;
    比如,发现孩子不好好读书,就帮他找找原因,激活孩子的好奇心和内驱力;
    再比如,发现孩子心情低落,就和他谈谈心出去玩玩,把负面情绪排解掉。
    记住一点,天底下没有“问题小孩”,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小孩。
    而父母要做的,不是拿着放大镜给孩子挑刺,而是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
     
    更多详情
    -老师帮忙评估

    自身软实力标化成绩多维度为您评估留学录取率

    立即评估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吕冬霞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吕冬霞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