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难点
均分无优势,理想院校是UCL KCL
留学规划与提升
P同学的申请递交的其实不算早也不算晚,申请在11月中旬和12月底陆续递交了出去。但在这之前我们的准备非常充分。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在申请开放之后,不要那么着急地把申请递交出去。 递交申请的前提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P同学也不厌其烦的跟我们的老师沟通,去学校开相关的材料。 我记得因为学业总时长和均分证明这两个材料的开具,学生就跟学校的老师沟通了很多次,并且及时跟我们反馈和确认,准备好了材料。 所以,大家的申请材料不单有文书材料,学术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解决了学术材料的问题之后,我们的重点就放到了文书材料上面。个人陈述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互相支持和配合的过程。在第一次头脑风暴之后,P同学提供过来的材料已经有80分以上的样子了,只是有些细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确认。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我多次跟学生询问了实习的细节,查询了实习公司的官网,把写作思路先整理出来。然后再跟学生确认这样的思路和学校要求的重点能力。所以,最终英文版的PS出来之后就很快敲定了。
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学生选择了一位在大一对她帮助特别大的院长,但这个老师实际上没有带过课程。理论上,这是不符合国外学校对于学术推荐人的要求的。但后来看了学生提供的非常真诚的素材内容后,我决定支持学生的选择,然后在写作中依然保持真诚的表达。 比如,在推荐信开头就直接说明了没有进行授课,但是因为一次影响学生本科阶段学习计划的沟通开始,对这个学生的决策能力,抗逆力和未来的潜力有很大的信心。 因为这些能力也是未来在外学习非常重要的品质,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她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通常是不会差的。
另外,这个学生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值得大学学习和参考的。那就是对选校和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一开始按照阶梯选择了5所学校,分为冲刺,中间和保底学校。 如果中位学校的结果是offer,那么我的保底学校如果还没有递交,就可以用更好的学校换掉,这些让冲刺的学校有了更多的选项。这样也能增大冲刺成功的概率。
所以,过程对了,结果就自然会对。 学生在12月初先是收到了KCL的录取,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然后在2月的时候就陆续收到了UCL的两个录取。这个UCL的其中一个专业就是后来对选校做了调整,后来加申请的,也收获了录取。就是这样的过程让无雅思,均分没有很大优势的情况下,在2025季收获了满意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