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自由,世界在我面前,长长的褐色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好运气,我自己就是好运气;从此,我不再抱怨,不再迟疑,我强壮满足,迈步走上大路。”
这段来自惠特曼《大路之歌》的诗句,恰好呼应了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全新力作《从此,世界在我面前》的精神内核。书中收录的30个真实留学故事,共同绘就了一幅关于选择、成长与突破的生命长卷。
他们之中,有人是从金融转身教育,打破“唯分数论”思想束缚的小镇做题家;有人是经过在船舱里的碎片化备考,最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远洋船长;还有人是两岁失明,却凭着坚韧从盲校一路读到美国雪城大学硕士……
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留学生,以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书写了一段段勇往直前的成长史诗。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体的生命轨迹,也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与崭新的希望。
本期书目《从此,世界在我面前》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全新力作写给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启示录。
田中原老师大愚文化图书三部中文项目主管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PART.1
本书是新东方CEO周成刚老师写给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启示录,是他去年出版的《100个答案》的姊妹篇。周老师以留学过来人的视角,与30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在不同国家和不同专业就读的留学生对谈,书写了30个真实滚烫、打破常规的成长故事,让你看见成长的无数种可能,探讨国际教育对生命、个人成长的深层价值。
本书为什么起名叫《从此,世界在我面前》PART.2
这本书的书名取自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大路之歌》。我们当时觉得这首诗描述的意境和这本书里的故事非常契合。这本书表面上讲的是国际教育亲历者的心路历程,但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更是一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看到世界之后内心和生命轨迹发生改变的故事。他们看见了世界,也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找到了自我。
本书的受访对象是如何选择的PART.3
我们是从几百个案例中筛选出了这30个受访对象,这30个案例充分考虑了多元性和代表性,受访者的年龄跨度从60后到05后都有,他们的真实经历藏着各年龄段的留学心路。每个人都能通过主动选择拓宽生命维度,打破成长惯性和单一成功滤镜,拥抱人生更多可能。
书中故事带给读者怎样的感受和启发PART.4
本书有很强的故事性、文学性和感染力,周老师以留学过来人、20余年国际教育从业者的共情视角,串联起30位国际教育亲历者的真实故事,语言真挚细腻且饱含温度,比传统的国际教育读物更懂成长的柔软与坚韧。
对于有留学计划的读者来说,它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和养分;对于正经受挫折的读者来说,它会帮你拆掉思维里的墙;对于被社会标准无形中束缚的读者来说,它会告诉你人生还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请讲一两个你最喜欢的书中人物和故事PART.5
一个是《少年背包客和他的世界》这篇的主角金鸿岭。当他成为其他人眼里的“外国人”时,那些在单一文化环境中仿佛空气般存在的社会叙事和思想束缚会松动瓦解,留下的是关于生命更加本质的东西。
另一个是《土库曼斯坦学生眼里的中国》这篇的主角初盼。从落后于中国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的特别视角,来反向理解“看见世界”的意义。
我觉得对不确定性感到忧虑,对人生感到迷茫的人都很适合看这本书。当我们受制于时代,在时间维度上找不到解药的时候,空间维度的拓展,视野和格局的打开,他人生命历程的参照,会提供更多思路、启发以及心灵的慰藉。当然,如果未来打算出国留学的读者,那这本书更是一定要读了。
留学,从来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无数可能的起点。《从此,世界在我面前》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讲述如何跨越边界、突破自我,也是一场关于成长、勇气与视野的对话。
愿这本书成为你手中的一盏灯,不仅照亮远方的道路,也映见内心的勇气。无论你身在何处,世界从不遥远——只要你愿意,推开那扇门,它就在你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