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次留意到学生小夏对 N1 敬语的抵触,是在一次课后答疑。她抱着厚厚的语法书坐在角落,错题本摊开在桌上,每页都画满红色批注,“敬语误用” 的标记格外扎眼。她抬头时,我看到她眼底的疲惫:“老师,我把敬语规则背了又背,可一到真题里,还是分不清什么时候用‘です・ます体’,什么时候该用‘である体’。”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最终决定放弃死记硬背,改用 “场景化学习”。小夏开始疯狂收集日剧中的职场片段,从《半泽直树》到《卖房子的女人》,只要涉及敬语对话,她就截图保存,再用彩笔做成卡片。正面工整地写着语法结构,背面贴着剧截图,还会用荧光笔划出关键台词。每天早读,走廊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手里攥着卡片,一边踱步一边模拟对话,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立刻掏出手机记在备忘录里,等课间找我讨论。
考前两个月,小夏主动提出在学习群分享语法解析。最初她要对着草稿纸反复练习,讲解时还会卡顿,可坚持两周后,她不仅能脱稿分析,还能结合往年真题举例:“这个语法在 2021 年 12 月的阅读题里出现过,当时讲的是公司会议场景,所以要用郑重体……” 考前一周的模拟测试,她的语法正确率从最初的 60% 升到了 92%。查成绩那天,小夏发来一段语音,声音带着哭腔却满是雀跃:“老师,我过了!刚才翻到之前的卡片,想起那些熬夜剪截图、整理笔记的夜晚,原来所有的坚持都不会白费。” 看着屏幕,我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