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注意到学生小夏对 N1 语法的焦虑,是在一次课后答疑时。她攥着皱巴巴的错题本,指尖在 “敬语使用错误” 的标记上反复摩挲,眼眶泛红却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老师,我把敬语规则背了三遍,可做题时还是分不清‘です・ます体’和‘である体’的适用场景。”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最后决定放弃机械背诵,改用 “场景代入法”。她开始收集日剧中的职场对话片段,把上司对下属、同事间、客户沟通的不同敬语表达整理成彩色卡片,正面写语法结构,背面贴对应的剧截图和台词。每天早读时,她都会拿着卡片在走廊里模拟对话,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立刻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课间找我讨论。
考前两个月,小夏主动提出在学习群里分享语法解析,最初她要对着草稿纸念十分钟,中间还会卡顿好几次。但坚持两周后,她不仅能脱稿讲解,还能结合真题举一反三,甚至会提醒大家 “这个语法在 2020 年 7 月的真题里出现过,当时的语境是……”。考前一周的模拟测试,她的语法正确率从最初的 60% 飙升到 92%。查成绩那天,她发来一段语音,声音带着哽咽却满是雀跃:“老师,我过了!刚才翻到之前的语法卡片,突然想起那些对着电脑剪日剧片段、熬夜整理笔记的夜晚,原来所有的坚持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