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教育学背景的学生若想留下任教,需要把“学历、资历、语言、身份”四条线同时拉齐,缺一不可。以下流程以内地来港攻读教育学硕士或学士学位为起点,按时间顺序拆解,方便在读或已毕业的同学对照执行。
一、先确认学历是否被承认
香港中小学的任教门槛由教育局统一划定,核心文件是《教育条例》第42条。简言之,任何学科老师都必须持有“检定教员”资格,而获得该资格的门槛是“香港认可的本科学历”。若你就读的是港大、港中文、港教育大学等本地课程,毕业即自动满足;若本科在内地完成,则需把成绩单、实习证明、师范专业描述交予“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做学历评估,通过后才被视为与本地教育学士(BEd)等效。
二、补上“师资培训”缺口
仅有学科学历还不够,必须再持“师资培训”证明。常见路径有三条:
1. 五年制港校BEd:课程已内置PGDE(学位教师教育文凭),毕业时直接符合要求。
2. 一年制全日制PGDE:适合已获本科学位、但非教育方向的学生。港大、港中文、港教育大学、都会大学均开设,每年9月入学,次年5月结课,学费约14万港元。课程含8周驻校实习,需自行联系学校做导师配对方案。
3. 在职PGDE:若你先行受聘于学校,可由校方担保报读兼职班,边上课边教课,但每周必须完成规定教节,且校长须签字同意观课。
三、通过语言基准试(LPAT)
中英文老师都要额外闯关。英文科要求雅思总分7.5、单科不低于7.0,或参加教育局的“课堂语言运用”评核;中文(普通话)科需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及以上,同时通过粤语口语卷。数学、常识科虽无硬性语言门槛,但面试时校方通常用粤语或英语试讲,口语表达仍是隐形关卡。
四、拿下《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
自2022年起,所有新入职教师都须通过20题选择题,答对10题即合格,成绩永久有效,与教师注册绑定。考试每月滚动安排,线上预约即可,半小时可完成。
五、解决工作签证
非本地毕业生可用IANG留港12个月找工作;若提前拿到聘书,学校可协助转换工作签证。部分直资或私立学校有配额替教师申请“专才计划”,但前提是学科紧缺,例如STEM、英文、特殊教育。
六、投递岗位与面试要点
香港教师招聘全年滚动,高峰在每年3—5月。简历需附:
学历评估结果
PGDE在学证明或毕业证书
LPAT成绩
基本法测试及格通知
实习或教学视频(三分钟片段即可)
试讲环节多采用“即席出题”,评委关注课堂语言、板书设计、差异化提问。建议提前在YouTube观摩香港课堂用语,例如“同学,你可唔可以话我知,呢个实验嘅变量系边一个?”——把学科术语自然嵌入粤语,会大大加分。
七、薪酬与晋升轮廓
公立津贴校按政府薪级表支薪,起点约3.5万港元,每两年通过“工作表现评核”可跳薪级点,顶薪可达7.9万;另加约满酬金、住房津贴、子女教育津贴等。私立学校与直资校弹性更大,部分提供住房补贴或一次性签约金。取得三年教学经验后,可报读“教育硕士(MEd)”或“校长资格认证课程”,向中层管理岗位过渡。
八、常见误区提醒
1. “读完教育学硕士就能自动当老师”——错,必须补PGDE。
2. “只要普通话好就能教中文”——错,还需粤语口语及课堂驾驭能力。
3. “成绩好就能跳过试讲”——错,所有学校(包括大学附属校)都要求现场授课考核。
把以上步骤按“毕业前一年”开始倒计时:先考语言、再申PGDE、同步做学历评估、参加基本法测试,最后集中投简历,就能在拿到毕业证的同年9月站上香港中小学的讲台。教育学出身并不等于教师身份,但香港提供了清晰且可预期的拼图路径,只要按节点完成,留港任教并非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