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申请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 “港科广”)的Master of Science Program in Data-Centr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DCAI,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硕士) 项目引发关注 —— 其最新招生简章显示学费上涨 10 万元人民币,达到 39.8 万元,折合港币超 43.4 万,这一金额已显著高于香港前三所院校(港三)多数同类专业的学费水平。面对大幅涨价,不少申请者开始疑问:该项目的性价比是否依然可观?其涨价背后的底气又来自何处?
从涨价的核心支撑来看,港科广 DCAI 项目的首届毕业生就业表现,是重要底气之一。据此前就业数据显示,该项目首届直接就业的 37 名毕业生中,81% 进入发放岗位(通常指企业正式招聘岗位),5% 入职研发岗。结合行业内大厂算法岗的普遍薪资水平,能推测出该项目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较为理想。在当前留学家庭愈发关注 “投入产出比” 的背景下,稳定且优质的就业去向,为项目学费调整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这一定价策略也延续了香港科技大学的传统逻辑 —— 过往港科大校本部的热门项目中,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学费往往会高于其他方向,港科广 DCAI 项目显然遵循了这一思路。
更关键的是,港科广 DCAI 项目精准卡住了独特的 “生态位”,这让它在同类项目中形成了差异化优势。尽管有申请者认为 “高额学费不如选择港三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 “港中深”)的相关项目”,但实际申请中,港三与港中深的同类项目门槛远高于 DCAI—— 前者对申请者的本科背景、均分、科研或实习经历要求更严格,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申请标准。而港科广 DCAI 的门槛,更接近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港四五)的同类项目,对背景竞争力稍弱但希望学习 AI 相关领域的学生而言,提供了中间选择。
除门槛适配性外,港科广的品牌号召力也为项目加分。对于不特别执着于香港身份或传统留学生身份的学生来说,港科广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的学术资源与声誉,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上,通常高于港四五的同类项目。这种 “门槛低于港三 / 港中深,认可度高于港四五” 的定位,让 DCAI 项目在特定申请群体中形成了不可替代性,也赋予了它调整学费的空间。类似的生态位逻辑在其他院校项目中也有体现:比如香港浸会大学的中文相关专业,凭借 “港六院校中无需额外语言成绩” 的特点,即便对 211 院校学生要求较高,仍能吸引大量申请者;又如香港珠海学院的 MBA 项目,以 “香港地区学费较低且无需语言成绩” 为优势,不仅面试筛选严格,还常出现提前截止申请的情况。
不过,港科广 DCAI 项目的生态位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其性价比未来可能受港三新项目的影响。若 26fall 及后续申请季中,港三院校推出与 DCAI 方向相似、门槛更亲民的项目,或将分流部分申请者,届时 DCAI 项目的竞争力可能面临挑战。但从目前来看,该项目仍在特定申请群体中具备吸引力:对希望学习数据驱动 AI 技术、背景符合其门槛,且看重院校品牌与就业前景的学生而言,即便学费上涨,若能通过项目实现职业目标,仍有选择的价值;而更看重费用成本或追求港三、港中深的申请者,则需结合自身需求重新评估。
综合来看,港科广 DCAI 项目的涨价并非盲目行为,而是基于就业实力与生态位优势的理性决策。申请者判断其性价比时,不应仅关注学费金额,更需结合自身背景(是否能申请港三 / 港中深)、职业规划(是否聚焦 AI 技术领域)、对院校品牌的偏好等因素综合考量 —— 若自身条件与项目定位匹配,且认可其就业前景,那么该项目仍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