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新留学申请过程中,不少学生都会纠结一个问题:向同一学院递交多个项目的申请,是否会让招生老师觉得缺乏诚意,进而对申请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这种顾虑大多无需过度担心,港新不同院校的同一学院,对多项目申请的接受度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划申请策略。
种较为普遍的情况是 “无限制申请”,部分学院允许学生同时投递多个项目,且不会因此降低申请评价。以香港大学商学院为例,过往申请季中,曾出现过同一学生在同一批次内申请 5 个项目、最终收获 4 份 offer 的案例。这类学院更关注申请者的背景与每个项目的匹配度,只要材料能体现出对所申项目的理解,多投递反而能增加拿到 offer 的概率,无需担心 “不诚心” 的质疑。
第二种情况是 “要求志愿排序”,部分学院会在审理阶段让申请者对所申项目排序,再依据排序结果推进后续流程。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传媒类专业、南洋理工大学的电子工程(EE)类专业,由于申请人数较多,很多学生都会同时投递该学院内的多个相关项目。学院通常会在推研前发送邮件,要求申请者明确志愿顺序,之后优先考虑志愿的匹配情况,再依次处理后续志愿。对申请者而言,这种方式需要提前梳理自身与各项目的适配度,合理排序以提升目标项目的录取可能性。
第三种情况则是 “排序与多 offer 并存”,即便学院要求填写志愿顺序,仍有可能向申请者发放多个项目的 offer。香港大学法学院就曾出现过类似案例:去年有学生在回复志愿排序邮件后,依然收到了该学院两个不同项目的 offer。这类学院虽关注申请者的志愿优先级,但也会综合评估其背景是否符合多个项目的要求,若条件足够,不会因排序而限制 offer 发放。
还有一种情况是 “仅发放一个 offer”,部分学院的不同项目存在资源关联或培养方向重叠,即便申请者投递多个项目,最终也只会收到其中一个项目的录取通知。例如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 MME(公共管理硕士)与 China and Global Governance(中国与全球治理硕士)项目,通常情况下只会给申请者发放其中一个项目的 offer。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需多投递,申请者仍可同时申请这两个项目,将其中一个作为方向、一个作为保底选择,最终录取结果则取决于学院对申请者背景的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少数院校或学院会明确限制同一学生申请多个项目,比如伦敦大学学院(UCL)、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以及澳门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这类院校会在申请指南中清晰标注相关限制,申请者只需提前查看官网要求,避免违规投递即可。
对多数港新院校而言,在申请费逐年上涨的背景下,其实并不排斥学生多投递同一学院的项目。因为院校判断申请者 “诚意” 的核心标准,并非申请项目的数量 —— 毕竟即便在某一学院只申一个项目,申请者也可能同时申请其他院校的多个项目 —— 而是最终是否愿意缴纳留位费确认入学。
此外,从其他地区院校的案例中也能看出留位费对申请策略的影响。比如近期伦敦大学学院(UCL)曾因留位费金额较低、时限要求宽松,导致大量学生接受 offer 后又放弃,往年频繁出现 “被鸽” 情况。今年为了提高实际入学率,UCL 增加了 offer 发放数量,却因预判偏差出现 “超发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换到 CAS” 的问题。这一案例也从侧面说明,院校更关注申请者的实际入学意愿,而非单纯的申请数量。
综合来看,港新申请中 “同一学院多项目投递” 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提前了解目标学院的具体规则:无限制的学院可合理增加投递数量;要求排序的学院需精准规划志愿顺序;可能只发一个 offer 的学院可结合 “ + 保底” 策略投递。只要材料能体现对每个项目的针对性,多投递反而能为申请增加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