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研究生/授课型/教育类等专业的一些就业率与起薪,以及行业需求/雇主期望的趋势进行了整理。注意:资料中“研究生”具体到授课式 vs 研究式 vs 特定专业的比例与数据并不全,有些是本科/PGDE/授课式研究生/自费研究生的组合。下面是我整理的要点+缺口。
最新数据报告 — 部分专业 & 授课型研究生相关
下面是一些专业/研究生或近似情况的具体数据:
专业 / 项目 | 数据 / 就业率 /起薪 /备注 |
---|---|
教育类(BEd 和 PGDE) | - EdUHK 的 Bachelor of Education (BEd) 项目在 2024 年毕业生中,95.8% 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约三个月内已经就业或继续深造。平均月起薪约 HK$34,931。 - 同校的 PGDE 项目起薪略高,为约 HK$36,989。 |
香港大学本科毕业生(含某些研究生授课式情况的背景) | - HKU 2024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约 98.7%。 - 平均月薪(本科毕业生)约 HK$33,492。 - 在热门/高薪学科方面(医学、牙科、护理等)年薪可能高达约 HK$540,000(约 HK$45,000/月)水平。 |
授课型自费研究生(Postgraduate Programmes) | - EdUHK 的自费授课型研究生中(“全日制自费研究生课程”),在一份问卷中,有 1,207 名毕业生:22.1% 在香港就业,2.7% 全职继续读书,3.9% 在找工作,69.4% “离开/返回家乡”或非本地就业 /不在香港工作。 - 那些在香港落地就业者的月薪平均约 HK$25,748。 |
雇主预期与技能要求 | - HKU 的一份 “Employer-Focused Early Careers Report” 调查中,雇主最看重的技能顺序为:工作态度(work attitude)、人际交往能力(interpersonal skills)、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analytical / problem-solving skills)。 - 在 KPMG 的就业展望报告中,企业对招聘持谨慎态度,但薪酬及员工福利期望存在提升,同时对成长性行业(比如科技/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业)有相对积极的招聘意向。 |
趋势 & “看点”/弱点
结合数据与最新报告,以下趋势和关键信息比较突出:
-
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稳定消费”型需求专业,起薪与就业率都不错。教育改革/学校需求/师资空缺在一定程度支撑了这个专业的就业稳定性。
-
授课型研究生(尤其是自费项目)虽然有一定就业率,但很多毕业生并不留港工作(返回原籍/非本地就业的比例大),这影响实际在香港市场的就业竞争力。
-
高薪学科集中在医学/牙科/护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因为技能专门性强、市场需求明确,所以起薪和待遇通常高于文科/社会科学类。
-
技能与软实力越来越被雇主看重,不只是专业知识;这是 HKU 雇主报告里强调的部分。
-
非本地学生逐渐占授课型研究生比例高;这带来国际化与竞争,但同时工作签证/居留政策也可能成为阻碍。港大学生中修课式研究生非本地生占比很高。
数据缺口与限制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不少限制/缺口,尤其是对于研究生(尤其研究型 PhD 或高阶研究生)的数据:
-
很少报告区分 研究式研究生(PhD / MPhil) 的初次就业率、起薪等;大部分数据集中在授课型项目或本科。
-
很多调查把就业 + 继续深造 +返回原籍等合并统计,难以提炼纯粹“在香港就业”的研究生比例。
-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差异很大,但公开资料未必每个专业都细分。
-
非本地毕业生就业或留港情况的政策/签证限制在很多报告中只是提及少量,没有系统统计。
如果要更细致:建议查哪些资料或角度
为了得到真正“研究生就业趋势按专业”的图景,以下资料/方向会非常有用:
-
按专业(商科 / STEM / 医学 /法律 /人文等)区分的研究生就业率+起薪
-
区分授课型 vs 研究型研究生(不同走向就差很多)
-
非本地 vs 本地学生在落港就业的比例
-
行业需求报告:哪些行业在近期/未来预计持续招聘研究生,比如 AI / FinTech / 绿色科技 /公共政策 /健康科学等
-
雇主调查:技能需求,哪些研究生能力被视为最需要补充或具竞争力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尝试搜一些大学(例如 HKU / CUHK / PolyU / HKUST 等)最近的研究生专业就业率报告(按科系)并整理一个表格给你。要哪几个学校/哪些专业比较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