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情况基础数据
从香港大学(HKU)、教育大学(EdUHK)等的毕业生就业调查来看:
-
在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比如 HKU 的学士毕业生 2023 年就业率为 约 98.8% 。
-
香港大学数据也显示,本科毕业生中约 72–75% 选择直接就业,约 22–23% 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课程或在校攻读硕士等)。
-
对于研究生(授课式、修课式、也就是 taught postgraduate)或研究式研究生,第1次就业率也比较高。如 HKU 的修课式研究生有约 90.4% 在毕业后找到工作或进入行业;研究式研究生略低,但也有不错比例就业。
-
薪资方面,也看到持续上升趋势。例如,EdUHK 的教育学学士与 PGDE 项目的毕业生起薪均创纪录 ;HKU 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也在近年不断上涨。
二、趋势与特征
以下是近年来/目前香港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一些趋势与特征:
-
继续深造 vs 就业择优
很多本科生选择先继续读硕士/研究生,以增强竞争力。这在 HKU 本科毕业生里是约 20–23% 的水平。继续深造成为一种常见路径。 -
行业分布多样化,但商业/行业界仍占主导
商业与工业界 (“Commerce & Industry”) 是最大就业去向,尤其对于本科与授课式研究生。公共服务/社福/个人服务(Community, Social & Personal Services)及教育界也占不少比例。公务员或政府机构也是常见选择。 -
薪资逐年提升,但涨幅并非在所有专业均匀
一些专业(例如教育、STEM/技术类)薪资上升速度较快;但文科/社会科学等非理工或非技术专业的起薪通常低于 STEM 或商科类。也有差距在行业与岗位性质之间。 -
不确定性与市场谨慎性上升
雇主在过去一两年里普遍对招聘持谨慎态度。KPMG 的 “Hong Kong Employment Outlook” 报告指出,公司高管倾向于维持或谨慎增加员工数,而非大胆扩张。
同时,雇员/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非金钱因素(例如稳定性、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变得更被重视。国际/境外生源比例高
香港的研究生项目中,非本地学生比例较高(尤其是授课式与研究式研究生)。这增加了竞争,也对就业市场带来更多跨地域/跨制度的竞争和机遇。 -
行业新动向影响就业形态
新技术(例如 AI、数据科学)、金融科技、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产业等正逐渐成为增量行业,有可能为研究生带来新机会。另一方面,某些传统行业增长放慢,对高学历需求可能趋于稳定或缓慢增长。
三、挑战与风险
尽管整体就业率很高,但研究生/高学历毕业生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
过度供给/学历膨胀:越来越多人读硕士/博士可能造成人才市场在某些领域“过剩”,尤其是那些对学历要求高但实际需求有限的领域。
-
起薪与期望差距:高学历带来的期望较高,但现实中起薪受行业、职位、经验乃至语言能力等影响差异大。部分毕业生可能觉得“学历+经验”仍未能显著带来薪资优势。
-
就业稳定性与职业发展路径不确定:比如一些合同制/临时性工作、工作压力大、升职空间小等是毕业生考虑的重要问题。
-
外部经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关系、余波、香港本地政治经济环境(如居住成本、生活成本高)等都会影响雇主投资、毕业生落地就业的意愿。
-
签证与移民政策影响:对非本地学生或外地学生来说,落地就业(是否可申请工作签证/聘用条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四、对研究生就业趋势的预测/建议
基于目前的数据与观察,可以预计未来几年香港研究生就业市场可能走的方向,以及对毕业生/在读研究生的建议:
-
STEM/科技/数据导向领域的需求增长: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生命科学等。如果你读这些方向,可能就业机会相对更好。
-
跨界与复合技能受欢迎:不仅是专业深度,还需要 communication、project management、跨文化 / 多语言能力、软实力如团队合作。那些能把研究/技术能力与实际行业需求结合(例如导向产业应用、商业化或政策/公共服务领域)的毕业生更有优势。
-
精明选择课程与学校:授课式 vs 研究式、学术 vs 实务导向、实习/行业接触机会等都会影响就业竞争力。
-
网络与实习经验关键:尤其对于研究生阶段,有行业实习、项目经验、导师联系、校友/networking 的同学,落地工作的机会更大。
-
地理与国际视野仍然有优势:会讲多种语言、有国际/跨境经历或愿意在大湾区/中国内地或国际市场工作的研究生可能有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