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选择让孩子赴美读高中(美高),希望为未来申请美国本科做准备。但美高课程体系灵活,选课自由度高,也常常让家长和学生感到迷茫:哪些课必须选?哪些课更能体现竞争力?如何在学术挑战和 GPA 之间取得平衡?本文将为国际生提供一份实用的美高选课指南。
一、美高课程体系基础
核心课程要求
美国大学普遍要求申请者在高中阶段完成以下核心学科:
英语:四年必修,通常包括 American Literature、World Literature、AP/IB English。
数学:至少三年,建议修到 Pre-Calculus 或 Calculus;申请建议 AP Calculus AB/BC。
科学:至少三年,包括 Biology、Chemistry、Physics,理工方向学生应挑战 AP/IB 科学课。
社会科学:至少三年,包括 U.S. History、World History、Government、Economics 等。
外语:至少 2 年同一语言,名校建议 3–4 年。
艺术/选修:音乐、美术、戏剧、媒体等,用于展示兴趣与个性。
课程层级
Regular(普通课程)
Honors(荣誉课程):比普通课难度更高,适合有能力的学生。
AP/IB 课程:大学水平课程,能在申请中展示学术挑战。
其他:Dual Enrollment(大学先修课程) 部分学校与当地大学合作,学分可转入大学。
二、选课的三大原则
满足基础要求 → 确保学术完整性
大学首先看申请者是否完成核心课程。避免“缺门”情况,否则再高 GPA 也可能受影响。
逐步增加挑战度 → 展示学术潜力
高一:以 Regular + 部分 Honors 为主,适应美高。
高二:逐步加入 Honors/AP。
高三–高四:在优势学科上选择 AP/IB,展示学术深度。
兼顾 GPA 与挑战性 → 找到平衡点
过多 AP 容易 GPA 下滑,影响录取。
过于保守会显得缺乏挑战,竞争力不足。
建议每年 2–4 门高难课程,兼顾兴趣与未来专业方向。
三、不同方向的选课建议
理工/STEM 方向
数学:至少修到 AP Calculus BC。
科学:AP Physics + AP Chemistry + AP Biology 里至少两门。
计算机:AP Computer Science 强烈推荐。
商科/经济方向
数学: Calculus(AP BC 更佳)。
社会科学:Economics、AP Statistics、AP Micro/Macro Economics。
补充:AP Psychology、AP Government 展示人文社科背景。
人文/社会科学方向
英语:AP English Language & Composition、AP English Literature。
社会科学:AP U.S. History、AP World History、AP Government。
外语:尽量修 3–4 年同一语言,突出学术深度。
艺术方向
保证基础学科完成的同时,持续修读 Visual Arts、Music、Drama。
结合 Portfolio(作品集)准备申请。
四、国际生选课的常见误区
过度追求 AP 数量
“AP 越多越好”是误区。美本更看重学术质量和整体规划,而不是单纯数量。
忽视英语与写作训练
部分国际生偏重 STEM,却在英语课吃亏,导致 GPA 下降。英语写作和阅读是大学最看重的能力之一。
随意放弃外语/艺术
大学希望看到学生全面发展,缺少语言或艺术课程会影响申请档案完整性。
选课不顾兴趣与未来方向
有些学生盲目跟风 STEM 课程,但自身兴趣在社科/艺术,最终难以坚持,导致成绩和申请故事都打折扣。
五、实用选课建议
高一(9年级):基础打牢,逐步适应美式课堂。
高二(10年级):在强项科目上加 Honors 或 AP。
高三(11年级):关键一年,选择与未来申请方向匹配的核心 AP。
高四(12年级):保持挑战性,同时兼顾活动和申请。
此外,国际生应利用暑期参加夏校、科研或学术拓展,弥补在校课程的不足。
美高选课不是“越多越难越好”,而是要在满足大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个人优势和未来专业方向,构建一条逐步递进、全面发展的学术路径。对于国际生来说,既要展现学术挑战,也要保证 GPA 稳定,更要把兴趣与未来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美本申请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