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Ryan的履历,放在任何一份简历堆里都能闪闪发光:
-
哈佛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硕士
-
本科在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拿下统计学+心理学双学位
-
在被誉为全球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天花板”妙佑医疗中心(Mayo Clinic)参与科研项目。
可即便是拥有傲人的学历和背景,Ryan在找工作时还是碰了不少壁——在美国,即便是哈佛的名校头衔≠能找到好工作。
一些留学生家长常常会问:孩子如果选择心理学、统计学、或者健康科学这样的热门专业,未来在美国找工作会不会很容易?
现实情况往往相反。
Ryan同学说:
“我本科时选择心理学,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家里人支持,他们希望我能通过学心理学,提升对社会和他人的理解,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不过,等到真正就业的时候,我才发现本科心理学毕业的出路并不多。一部分同学会转专业,另一部分继续读PhD深造。
而很多家里条件富裕的同学,往往选择直接回国,这时候读什么专业反而就不那么重要了。”
心理学如此,生物统计其实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孙老师分享道:
“我在MIT读书时的一位好友,现在是美国前十大生物治疗癌症中心的系主任。他曾经跟我提到过他们药厂的招聘情况:真正能进入美国药厂、做生物统计方向工作的候选人,通常都需要至少5-8年的学术积累,PhD学位几乎是‘标配’,而且还得具备临床和物理方面的复合背景。薪资虽然能达到十几万美元一年,但门槛之高,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如果说心理学和生物统计的出路相对狭窄,那么Data Analyst(数据分析师)和Business Analyst(商业分析师)的竞争就更显激烈。
数据分析师(DA)必备技能
-
数据处理与清洗(Excel、SQL、Python/R)
-
数据可视化(Tableau、Power BI、Matplotlib、Seaborn)
-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t-test、回归分析、ANOVA 等)
-
数据建模与预测分析(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时间序列分析)
-
Python/R 编程基础与数据操作(Pandas、NumPy)
-
业务理解能力:能够将数据洞察转化为商业决策
-
SQL 查询能力:多表连接、分组、聚合、子查询
-
数据故事讲解能力:用数据支持结论并向非技术团队呈现
商业分析师(BA)必备技能
-
Excel 高阶技能(透视表、公式、宏、数据建模)
-
数据库与 SQL 查询基础
-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制作(Tableau、Power BI)
-
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理解(理解 KPIs、业务指标)
-
项目管理与文档能力(撰写需求文档、流程图、业务报告)
-
逻辑思维与问题拆解能力
-
与团队沟通能力:跨部门协调、解释分析结果给业务方
-
数据驱动决策能力:能够通过数据支持业务建议
对国际学生来说,许多DA和BA岗位的主要雇主——比如传统药厂、金融公司——往往不给初级岗位提供签证赞助(sponsorship),这又是一道天然屏障。
换句话说,即便你再excellent,如果公司岗位本身并不提供身份上的支持,留学生连面试的机会都拿不到。
Ryan的答案很直接:职业天花板和机会数量。
Ryan同学表示:
“我在找工作时,采取的是Data Scientist和SDE双线并投的策略。通过尝试发现,Data Scientist的回应并不多,反而是SDE岗位拿到了更多面试机会,其中就包括亚马逊的SDE Intern 面试。这让我逐渐意识到,软件工程的路径对我来说可能更具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