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备申请美本的同学,经常会听到两个词:Campus Open House(校园开放日) 和 Admitted Students Day(录取生校园日)。名字听上去差不多,但其实差别很大。一个是“招你来申请”的环节,一个是“劝你来读”的环节。要是分不清,就可能错过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机会。
先说校园开放日(Open House)。 这通常发生在你申请之前,学校会邀请潜在的申请人来参观。活动内容包括招生办的宣讲、校园导览、和在校生聊天,甚至有的会安排一两节体验课。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高校开放参观+宣讲会”。目标很简单:让你更了解学校,看它是不是适合你,值不值得申请。对招生官来说,这也是他们展示学校、吸引学生的一次机会。
对申请人来说,开放日的好处在于:能直接感受学校的氛围,比看官网、刷排名真实得多。比如,有的学校学术氛围紧张,教授讲座一开就像上小型学术会议;有的学校社团活跃,你走在校园里到处是学生摆摊招新。这样的体验,能帮助你判断:这是不是你想要待四年的地方。更妙的是,很多学校在你参加开放日后,会在申请系统里记录“demonstrated interest”(展现出的兴趣),对录取可能是一个小加分。
再来说录取生校园日(Admitted Students Day)。 这一般发生在你拿到 offer 之后。此时你已经被学校录取了,活动的目的就变成了“让你下定决心来我们学校”。所以,它的体验会更深入:教授可能会开设样本课,系主任和学长学姐会详细讲解专业和实习机会,你还能住进宿舍体验一晚,甚至和未来同学组局吃饭。那种氛围感,就像是一场提前的大学生活彩排。
录取生校园日的核心价值,在于帮你做“最后的选择”。很多同学手里有多个offer,纠结去哪一个最合适。参加过校园日,你会对比出差别——有的学校同学更外向、社团活动很丰富;有的学校老师更学术导向、课堂讨论非常硬核。这种“氛围差异”,往往才是决定你大学体验的关键。
所以,总结一下:开放日帮你决定要不要申请,校园日帮你决定要不要去读。 一个是“招揽”,一个是“留人”。对中国学生来说,如果有机会,两个都值得去参加。即使你不能飞到美国,很多学校也会提供线上版本,体验不如线下直观,但至少能让你比别人多一分真实的了解。
别小看这两个活动。它们不仅能帮你选校、选专业,还能在申请中让你更有底气,甚至在文书里写出更打动招生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