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驱动的药物递送:糖分助力精准治疗-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卜凡>日志>超声驱动的药物递送:糖分助力精准治疗
留学顾问卜凡

卜凡

美国硕博咨询组长

成都
  • 擅长方案:考研留学双保险,高端申请,职业规划
  • 擅长专业:计算机,商科,工科
  • 录取成果: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CMU
从业年限
10
帮助人数
901
平均响应
15分钟

顾问服务

1对1定制 · 专业服务 · 官网保障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卜凡

    卜凡

    美国硕博咨询组长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成都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卜凡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获取验证码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超声驱动的药物递送:糖分助力精准治疗

      • 研究生
      • 院校介绍
      2025-08-21

      卜凡美国研究生成都

      从业年限
      1-3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向我咨询留学申请方案 咨询我

      斯坦福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非侵入性系统,利用超声激活的纳米颗粒,并结合少量糖分,实现了之前都没成功的精准药物递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研究亮点

      • 斯坦福团队研发出超声激活的纳米颗粒系统,可精准将药物释放至身体的特定区域。

      • 纳米颗粒的配方中加入 5% 蔗糖,增强了稳定性与超声响应性,使药物能够在需要的部位精确释放。

      • 这一突破有望提升多种药物的安全性与疗效,推动抑郁症和局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方式。


      药物副作用的难题

      许多药物常常“误入歧途”:

      • 精神类药物可能引起解离

      • 止痛药可能导致恶心

      • 化疗药物则常常损伤健康细胞。

      斯坦福医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纳米颗粒封装药物,并通过外部施加的超声波在指定位置释放。


      糖的奇妙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在纳米颗粒的水性核心中加入 5% 蔗糖,能让它们在体内保持稳定,同时对超声波敏感。

      • 纳米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后,不会大规模泄漏药物;

      • 只有当窄束超声波聚焦于特定位置时,药物才会被释放。

      这意味着药效能精准发挥,副作用大幅减少。

      研究负责人 Raag Airan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表示:

      “只需要一点点糖,就能让整个系统运作起来。”


      技术演进

      早在 2018年,Airan 团队已展示过超声药物递送的初步可行性,当时使用丙泊酚在大鼠脑部做实验。
      但那一代系统存在问题:

      • 制备复杂,需要 -80°C 储存;

      • 稳定性差,药物容易泄漏;

      • 药物装载量有限。

      于是团队转向更成熟的 脂质体(liposomes) 技术(同类结构被用于新冠疫苗 mRNA 的封装),并最终通过“厨房灵感”加入蔗糖,解决了稳定性与声学响应难题。


      实验结果

      1. 靶向大脑

        • 研究人员比较了游离氯胺酮(未封装)与封装在 5% 蔗糖纳米颗粒中的氯胺酮。

        • 结果显示:没有超声时,纳米颗粒组在所有器官的药物含量都不到对照组的一半。

        • 当对大脑特定区域施加超声时,该区域的药物浓度比其他脑区高约 3倍

        • 行为实验表明,定点释放的氯胺酮能减少大鼠焦虑,模拟出治疗抑郁的效果,同时避免了强烈的副作用。

      2. 局部止痛

        • 使用纳米颗粒封装的罗哌卡因(局麻药),并对大鼠坐骨神经施加 2.5 分钟超声,即可让该腿麻木至少 1小时

        • 与传统注射不同,这种方法无需在疼痛处直接注射,避免了额外的不适。


      临床前景

      • 该系统或可将氯胺酮的“抗抑郁效应”与“解离副作用”分离开来。

      • 未来,患者可能通过简单的静脉注射 + 超声波照射,获得局部麻醉精准精神治疗

      • Airan 团队正准备进行 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患者的情绪调节。

      正如 Airan 所说:

      “这一次,只要加一勺糖,技术就能真正走向临床。”


      研究信息

      • 发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2025年8月18日)

      • 资助单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斯坦福吴蔡神经科学研究所、福特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

      • 主要作者

        • Raag Airan (通讯作者,放射学助理教授)

        • Mahaveer Purohit, Yun Xiang, Brenda Yu, Kanchan Sinha Roy

      更多详情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专业顾问

      卜凡

      从业年限
      1-3
      帮助人数
      50
      平均响应
      15分钟内
      在线咨询 顾问在线解答疑问
      电话咨询 电话高效沟通留学问题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卜凡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卜凡提问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