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的化学建模硕士课程(Master of Science in Chemical Modelling)由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CCEB)提供,是一门结合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的跨学科课程,旨在培养能够通过计算建模解决化工、生物医药及材料领域实际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该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具体如下:
-
课程学分要求:学生需完成至少30个学分的课程,包括4门必修课(12学分)和6门选修课(18学分)。此设置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建模能力,并允许学生根据「分子计算」「生物医药」「智能管理」三个方向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可选择研究课题或专业实习路径,兼顾学术与产业需求。
-
核心必修课程(12学分)
- 化学建模数值方法:教授化学建模中使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模拟和计算奠定基础。
- 化工数据科学分析高级统计学:专注于化工领域的数据分析,通过高级统计学知识,指导学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熟悉统计方法在化工实验数据和生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化工与生物工程数据挖掘:使学生掌握化工与生物工程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复杂数据集中发现潜在模式和关联规则,为工程优化和生物工程研究提供支持。
- 人工智能在化工优化中的应用导论:介绍人工智能在化工过程优化中的应用,包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
-
选修课程(18学分,部分列举)
- 分子模拟:学习通过模拟分子间作用预测物性与反应路径,掌握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等模拟方法,深入了解分子层面的化学现象。
- 催化剂计算设计:围绕催化剂的计算设计,通过理论计算探索新型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提升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能力。
- 计算材料科学:运用计算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利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和开发新型材料的能力。
- 化工应用中的数据驱动计算流体力学:结合数据驱动理念和计算流体力学知识,学习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化工过程中的流体流动问题,优化化工设备的设计和操作。
- 化学科学人工智能: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化学科学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合成路线设计、化学性质预测等前沿领域。
- 工程应用中的物理信息机器学习:结合机器学习技术与物理信息,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 数字化项目管理:教授在数字化时代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项目规划、资源分配、进度跟踪等,培养在化工及相关领域管理项目的能力。
- 生物成像分析:专注于生物成像数据的分析方法,帮助掌握从生物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技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支持。
- 人体数字孪生:赋能精准医疗:探索构建人体数字孪生模型,并应用于精准医疗领域,如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优化等。
- 生物工程定量方法:介绍生物工程领域的定量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过程进行量化研究,为生物工程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 过程设计、优化与供应链:涉及化工过程的设计、优化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从整体上优化化工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的能力。
- 建模与仿真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针对制药工艺,学习如何运用建模与仿真技术来优化制药流程、提高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化学建模研究课题I/II:可选择参与化学建模相关的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 专业实习I/II:通过专业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积累行业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 实验室轮转:在不同实验室进行轮转学习,拓宽研究视野,接触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综合科研能力。
- 学术沟通训练:提升在学术领域的沟通能力,包括学术论文撰写、学术报告展示、科研团队协作交流等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