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孩子们是如何选专业的?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比较好奇,国外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选专业也是个难题吗?其实每个国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美国,学生在高中时就会接触到一些大学课程,真实体验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自己的未来规划是否与所学内容相匹配。进入大学后,他们将接受通识教育课与多种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学校以此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大涉猎范围。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多个专业进行学习,因此兴趣变化或者不擅长而转到其他专业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英国,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与规划就发生在中学时代。根据英国的中学课程体系,学生们所学习的A-Level课程就需要他们根据日后想要继续学习或从事的领域来选择所学科目,并在申请大学时使用这些学科的成绩。这需要学生更早地考虑自身的兴趣和学习优势,找到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以及市场需求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中表现优异的芬兰以“自由”著称。在芬兰名校罗素高中,所有的课程都进行了模块化管理,不设置固定的班级、课程设置年级,学生的课程表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决定,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发现兴趣、培养兴趣的机会,日后的专业选择也有了更多参考。
日本的教育体系与我国近似,但日本的高中除了基础科目外,还会开设一部分选修课程,这也能帮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发现自己的潜力与长处,日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由此可见,在专业选择上,国外的学生们其实也会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只是教育体制的不同使得有些国家的学生能够在更早的阶段就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各个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所在领域的就业实际情况,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