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儿童节习俗独具特色,且一年中有三个重要节日,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融合了传统祈福与现代家庭文化。以下是主要节日的习俗详解:
一、3月3日“女儿节”(雏祭り/桃之节句)
专为小女孩设立,以祈求健康成长与未来幸福。
1. 摆放人偶(雏人形)
家中设置阶梯式陈列台,摆放穿和服的宫廷人偶,层数多为奇数(1、3、5或7层)。最上层为天皇与皇后人偶,下层依次是侍女、乐师等。人偶象征驱除疾病与厄运,节日后需及时收起,否则可能影响女儿婚嫁。
2. 特色食物
散寿司饭:寿司饭上铺鱼生、蔬菜,寓意未来丰盛美满。
蛤蜊汤:因蛤蜊壳需完美配对,象征女子专一与贞洁。
三色菱形年糕:粉(桃花)、白(雪)、绿(新芽)代表春日生机。
3. 装饰与禁忌
以桃花装饰(故称“桃之节句”),但人偶不可长期摆放,需在3月4日前收纳。
二、5月5日“男孩节”(儿童之日/端午之节句)
原为端午节,1948年定为全国公休日,现以祝福男孩为主,也涵盖所有儿童。
1. 悬挂鲤鱼旗(こいのぼり)
旗杆顶端挂五色风车(辟邪),下方依次为:
黑色鲤鱼(父亲)、红色(母亲)、青蓝色(男孩,数量代表家中男孩数)。
象征“鲤鱼跃龙门”,期许男孩勇敢逆流而上、出人头地。
2. 陈列武士人偶与头盔
家中摆放武士铠甲或武者人偶(称“兜”),寓意驱邪避灾,守护孩子安全。
3. 传统饮食与沐浴
柏饼:槲树叶包裹的糯米糕,因槲树新叶长出前老叶不落,象征家族传承。
菖蒲汤:菖蒲叶形似剑,日文谐音“尚武”,洗浴可祛病强身。
4. 粽子(ちまき):细长锥形,与中式三角粽不同。
三、11月15日“七五三节”
为3岁、5岁男孩及3岁、7岁女孩庆祝,标志脱离“神之子”身份、步入社会。
1. 神社参拜与和服仪式
儿童穿传统和服:3岁女孩加红色背心,7岁女孩系正式腰带;男孩穿袴服。
全家至神社(如东京明治神宫)祈福,拍摄纪念照。
2. 千岁飴(Chitose Ame)
红白长条糖果,装绘有鹤、龟、松竹梅的纸袋,寓意“千年长寿”。
3. 地域演变
关东地区起源,现部分家庭简化参拜,仅拍照留念;埼玉、千叶等地则举办豪华庆典。
文化核心与演变
融合性:女儿节、端午之节句受中国上巳节、端午节影响,后本土化为独特儿童庆典。
现代简化:七五三节参拜减少,拍照成主流;鲤鱼旗推出阳台迷你版,适应城市生活。
深层寓意:所有习俗均寄托父母对子女健康、勇气及社会成功的期许,尤重“过渡仪式”(如七五三标志脱离神佑、正式入世)。
日本的儿童节习俗以仪式感、象征物和家族参与为特色,既延续了平安时代(女儿节)、江户町人文化(鲤鱼旗)的脉络,也随时代调整形式,不变的是对生命成长的敬畏与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