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表现突出。学校建设了全澳规模的太阳能车棚,共安装了2,657块太阳能板,预计每年可生产约1,049,712.75 KWh的清洁电力,相当于减排639.28吨二氧化碳当量。此外,学校还计划扩大这一环保项目,包括在行人走廊加建太阳能板和推出透明式太阳能玻璃窗,以进一步提升绿色能源的利用效率。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为校园提供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澳门科技大学在负碳海湾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澳门环境研究院董雅红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依托珠海澳科大科技研究院,与暨南大学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完成了“沿浦湾负碳海湾建设”项目。该项目通过综合核算沿浦湾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素,发现2021年该区域的净排放量为-8,047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为全国The First获得“负碳海湾”认证的区域。这一成果不仅为沿浦湾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澳门科技大学在智慧能源系统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学校开发了“挥发性有机酸(VFA)及碱度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酵工业中的VFA含量和碱度,确保系统高效运行并提前预警。此外,学校还研发了环保猫砂,利用啤酒行业产生的麦芽渣作为植物纤维基底,打造循环经济模式。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碳中和校园建设方面,澳门科技大学连续多年支持“澳门节能周”活动,倡导节能减排理念。学校通过“便服夏”和“齐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例如,2021年“熄灯一小时”活动共减少了67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也为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澳门科技大学在绿色金融与零碳金融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韩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5个经济体、9,952个企业的数据,探讨了低碳研发绩效与绿色金融的关系,为绿色资本与绿色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经济手段的支持。
澳门科技大学在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可再生能源利用、负碳海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绿色技术创新、碳中和校园建设以及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果不仅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澳门智慧和澳门方案。
澳门科技大学在绿色金融与零碳金融方面的研究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
例如,韩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富氢冶炼项目”作为发展绿色金融和零碳金融的路径之一。该项目的数据涵盖了25个经济体制、9,952个企业的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低碳研发绩效。这表明澳门科技大学不仅关注理论研究,还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以推动绿色金融和零碳金融的发展。
此外,澳门科技大学还通过举办“绿色资本与绿色创新”讲座,结合理论与实例,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绿色资本与绿色创新的概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这一领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和项目展示了澳门科技大学在绿色金融与零碳金融方面的实际应用和研究进展。
澳门科技大学开发的“VFA及碱度在线监测系统”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如何?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酵工业中的挥发性有机酸(VFA)含量和碱度,从而确保发酵系统的高效运行并提前预警潜在问题。这种实时监测能力对于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系统的成熟度已达TRL6级别,表明其技术已经具备较高的可实施性和应用潜力。它适用于多种发酵产业,包括环保、食品医药加工、清洁能源等行业,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药用氨基酸、食品、甲烷和生物塑料等产品。这些应用领域广泛,说明该系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此外,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通过提前预警机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和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认为澳门科技大学开发的“VFA及碱度在线监测系统”在实际工业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