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个人类学毕业生中,就有1人仍在求职路上徘徊;
顶着名校光环的物理系学生,就业难度竟超过艺术生;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失业率竟比纯艺术专业还高!
这不是朱老师在危言耸听,而是美联储纽约分行公布的最新报告揭开了美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残酷真相。
计算机走下神坛?
究竟哪些专业表面光鲜却暗藏风险?哪些专业才是真正的“潜力股”?我们一起来看!先来看失业率高的前十专业,毫不意外的又见到了许多人文艺术专业的老朋友。
比如人类学专业以9.4%的高失业率,成为就业老大难。
而商业艺术和纯艺术不仅失业率高(分别达到了7.2%和7%),起薪也垫底(48k和42.5k),加上较低的研究生深造比例,整体就业前景似乎最不乐观。
相比之下,社会学和公共政策虽然起薪不高,但失业率相对可控(5.5%)。
STEM专业的就业表现也出现了分化。
虽然物理学的失业率达7.8%,位居“最容易丢工作”的第二名,但早期薪资却高达7万美元,排得进前三。
更令人惊讶的是,热门专业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虽然有着80k的亮眼起薪,但失业率竟高达7.5%和6.1%,也没那么容易保住饭碗,真就是高薪与高失业风险并存。
相比之下,信息系统管理专业5.6%的失业率和65k起薪证明了其性价比还是比较均衡的。
而物理和化学这类基础科学虽然失业率不低,但研究生深造比例都超过65%,表明这些领域可能更依赖高学历。
真正的“铁饭碗”
低失业率专业这边完全另一番景象。
营养科学失业率仅0.4%,几乎达到全员就业。
最有反差的是建筑服务专业,0.7%失业率配100k高薪,但研究生比例仅12.7%。这说明在这个领域实际技能,可能远比学历重要。
动物与植物科学和农学可以放在一起看。两者收入差距不大,失业率也相似。不过,前者35.6%读研率说明更需要科研能力,而后者只有19.9%选择读研。
再来看两个工程类专业,土木工程失业率1%,稳定且收入不错;航空航天125k高薪伴随着一半以上的高读研率,说明在这个行业,学历可能更重要。
教育类专业最让人纠结。特殊教育和幼教失业率仅1-1.3%,但55k和49k收入着实也偏低,难怪大家都去卷研究生了(64.5%超高读研率)。
护理学则是职业稳定性与收入的平衡典范,1.4%失业率搭配84k起薪,收入较高且读研比例适中。
最后,地球科学88k的起薪属于中上水平,但读研比例为48.6%,是第三高的,需通过深造提升竞争力。
总的来说
人文艺术类面临高失业率和低薪资的双重压力,且深造需求分化:艺术类低,人类学较高。
物理、化学这样的基础科学本科就业难度大,强烈依赖深造,不过物理学一旦就业薪资很高。
热门工程/技术类专业则呈现出了“高薪但伴随一定失业风险”的特点,尤其计算机工程的失业率要超出我们的想象。信息系统与管理则展现出了“低失业率+较高薪资+适中深造率”的平衡性。
什么专业才是好专业?
每到申请季,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会问:“究竟学什么专业更好?”
这些年最热门的专业莫过于计算机,高薪、好就业、大趋势再加上STEM的光环,计算机成了留学申请竞争的激烈战场。
申请人数屡屡刷新纪录,录取率却越来越低,甚至还衍生出了曲线救国的路线——先申请别的专业,再转专业到计算机。
但美联储的这个数据却有点反常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失业率甚至比公共政策这样的文科专业还高。
而这也不是计算机首次“失宠”。
根据前不久美国学生信息中心发布的《2025年春季招生报告》,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入学人数在经过几个学期的显著增长后似乎已经达到了峰值,首次出现增长停滞。
这些都值得我们在选专业时深思。
专业选择本无优劣之分,一味追逐所谓的朝阳领域,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未必有益。
首先,即使软硬件实力都不错的孩子,在竞争热门专业的时候也会因为僧多粥少而导致落榜。其次,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今后就业及工作中也可能依然面临着卷生卷死的处境。
此外,诚然部分岗位确实需要特定的学科背景,但更多职位并不执着于你的专业标签。
雇主往往更看重那些可迁移的核心能力——例如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跨文化沟通或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
这些关键素养,完全可以通过不同专业的学习路径得到有效锤炼。
因此,你不必为了进入商界就非选市场营销或商科不可;同样,攻读哲学或政治学也并不意味着必须走向法学院。
相较于过早锚定某个职业目标,更关键的是审视自身的特质与禀赋。选择那些能发挥所长、契合个性的领域,才能获得持久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