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在这3个方面,耗尽子女的“福分”
清代学者孙奇逢写过一句话:“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家庭的兴衰与否,不是取决于上天的安排,也不在于旁人的评价,而是自己的修行高低。一个家里,做父母的对了,子女自然也就对了,家风代代相传,福气才会长久留存。反之,父母若是肆意妄为,为人处世失了分寸,不懂自我约束,孩子也会寸步难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到了一定年龄,务必从这3方面做起,修炼好自己,别再消耗子女的“福分”。父母格局的大小决定儿女人生的高度作家马德曾讲到一个故事:集市上有位妇人在闲逛时,每路过一个小吃摊,都会拿起摊位上的吃食,以“尝一尝味道”为由,吃了不少东西。就这样,她边逛边吃,没花一分钱就吃遍了每样小吃,填饱了肚子,占尽了便宜。有位老人带着小孩也在赶集,孩子看到妇人的做法后,也想学着一路吃到底。但他刚伸出手想去拿,就被祖父厉声呵斥并立即制止了,孩子对此感到不解且委屈。祖父见状教育道:“你要是学了她,就会生出穷气,有了穷气,人就再难翻身了。”仔细想想,“穷气”二字,指的正是长期积攒的不良生活习惯,久而久之拉低了做人做事的格局。一个人的格局,影响着遇事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决定着看待世界的认知层次。而父母的格局,在潜移默化间通常会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态度,也决定着孩子人生的高度。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会因为家境不太好,给孩子从小就传递“读那么多书不如早点赚钱”的观念。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在大事上又稀里糊涂、将就解决,让孩子越来越看不清生活的意义,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父母格局太小,孩子眼界也会随之变窄,福气因此一点一滴流失;父母格局够大,孩子未来才能站得更高,前行路上才能看得更远。寒门女孩王心仪就成长于一个大格局的家庭中,在父母的托举下,她一路向阳而生,改变了命运。她曾写下的那篇《感谢贫穷》,看哭了无数网友,也让不少人从中看清了教育的意义。她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可即便日子再困难,父母也从未想过让她和弟弟中断求学路。小时候,因为经常穿着旧衣服,她时常会受到班里同学的嘲弄,有一次被伤到自尊,哭着跑回家。母亲知道缘由后,没有怨恨,也没有斥责,而是认真地安慰她:“不用理他,踏实做事就好。”从那以后,她明白了:人生的路,不是走给别人看的,何必在乎旁人的评价。虽然生活上物质匮乏,但母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背诗算数,还常常教导姐弟俩:“好好读书,是一条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她就立下信念:靠知识命运。母亲的大格局,如一盏灯,照亮了王心仪的人生,通过坚持和努力,她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姚鄂梅在《家庭生活》中提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家,人就会长成什么样的形状。”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着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受教于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前行路上所见所闻,以及从中收获的认知层次。人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就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与其一味地要求孩子有出息,不如先做大格局的父母,一点一滴成就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