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多个类似的提问:暑假的2个月时间,是应该用来备考GRE/GMAT,还是实习?
在此,我想对99%的同学说:
不要考G!不要考G!不要考G!
首先,从25 fall开始,没有明确要求带G申请的项目,是真的不看重GRE/GMAT成绩了,哪怕官网写了“GRE/GMAT成绩优异者优先考虑”。
大家可能看到一些录取案例是带了GRE/GMAT成绩的,但这既不意味着学生专门为这个项目考了G(比如很多申泛商的同学也带了G,但其实泛商只是他们顺手一申的项目;也不意味着GRE/GMAT的成绩是这个项目看重的方面(只有反过来:其它方面都很优、申请得也比较早,但未收到offer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带G导致的)。
同时,25 fall有大量项目取消了对GRE/GMAT的强制要求:比如港中文商学院的所有项目、新国立的商业分析、南洋理工的分析学、港理工的金融等。
剩下的极少数“顽固分子”,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新国立的Master of Computing:
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无G录取的实例,其中不乏本科是非985的同学。
所以这条“硬性要求”其实可以忽略。
港科的MSc Finance和南洋理工的MSc Finance:
虽然不如新国立的Master of Computing那么普遍,但今年也出现了若干无G录取案例,只不过港科金融在offer的condition中会要求补上相应的成绩(GRE有310分即可,要求不算很高)。
南洋理工的MSc Business Analytics:
哪怕不考虑对G的要求,这个项目的门槛也是高于港大、港中文的BA的。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南洋理工的BA属于一个冲的项目。
为了一个录取概率不高的冲项目,专门去备考GRE/GMAT,属实没有必要。更何况,这个项目也并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
南洋理工的MSc Financial Engineering:
有人称这个项目是”亚洲最强量化金融项目”,似乎非它不可,其实是不严谨的。
根据Risk.net的排名,2023、2025年亚洲第1的量化金融项目,都是港中深的金融工程。
总之,可替代的选项很多。
因此,我才敢说,99%的同学并不是非考G不可。
更何况,备考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备考了一个暑假,就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而实习,只要认真做了,是一定可以丰富简历的。
另外,港大等高校对实习证明、工作推荐信的真实性审核极为严格,这也从侧面凸显了实习经历的重要性。
因此,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考G,对申请是有负面影响的。
还有学生想等GRE/GMAT成绩出来再申港三商学院,这更是要不得。早申,比什么都重要。
别到时候,跟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拿到几个offer在手上挑了,你还在苦哈哈地备考呢。
从长远来看,这个暑假实习的重要性也远高于考G:
港新留学基本只有一年,时间非常短暂。因此留学前积累实习经验就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