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法院裁定哈佛大学可暂时维持接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叫停了原本拟由政府撤销其SEVP认证的政策。这意味着,在进一步审理完成之前,哈佛仍具备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这一消息对于计划赴美深造的国际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则令人关注的动态。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发布声明,称哈佛“未能妥善处理校园内部相关言论问题”,并“没有及时提供国际学生信息”,因此决定取消其参与国际学生与学者项目(SEVP)的资格。一旦这一决定落地,哈佛将无法继续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面对这一决定,哈佛大学迅速采取法律手段应对。校长Alan M. Garber在24小时内发布公开声明,强调高校的独立性不应受到政府干预,“不应被告知应教什么、录取谁、雇佣谁。”与此同时,哈佛也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并争取到了临时限制令,法院要求事件进一步听证前维持现状。
有分析指出,这项禁令发布的背后,也与哈佛与政府间长期存在的摩擦相关。此前,因拒绝配合部分政策改革,哈佛曾遭遇拨款冻结、税务调查等多项压力。即便如此,哈佛始终态度坚定,教职员工甚至通过自愿降薪支持学校运营。校友也广泛表达支持,展现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
对于有赴美计划的学生而言,这一事件也释放出几个重要信号。首先,尽管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变化,但多数高校仍倾向于保持国际化视野,持续欢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其次,签证政策虽偶有调整,但如已预约或通过签证面谈者,目前并未受到实际影响。此外,对于签证审查加强的可能,学生也应主动进行准备。
在近期,美国暂停了学生签证的面谈预约,并传出有关审查社交媒体记录的讨论。有留学计划的学生需保持关注,审慎使用社交平台,及时清理过去发布的敏感言论内容,避免无意中触及政策敏感区。无论是微信、QQ、还是其它平台,包括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均应注意。
对当前仍在等待签证处理的学生,建议保持耐心,做好必要材料准备,同时关注各领区的官方动态。若已处于审核中状态,亦可提前准备入境后的补充材料或可能的二次审查。
本次事件也再次提醒人们:留学并非一段孤立的旅程,而是在全球交流背景下的学习选择。哈佛和MIT等学校对此表示明确态度,认为国际学生是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业典礼当天,哈佛校长宣布法院维持认证的决定,并现场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Veritas”,哈佛的校训意为“追求真理”。如今,这所高校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也为所有留学生发出了积极信号:在全球化的教育体系中,开放、理解和尊重仍是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计划赴美留学的学生来说,坚持目标、了解规则、保持自省,仍然是通向未来的稳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