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3月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牛津英语考试(Oxford Test of English)与Studyportals平台合作对全球国际学生招生趋势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是继2024年11月开展的首次调查后的第二次调查,共有来自48个国家的240所机构参与。近日该调查结果《全球招生基准调查》(The Global Enrolment Benchmark Survey)报告对外发布。
报告显示,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留学国"(美英加澳)正在遭遇挑战,而 欧洲和亚洲国家 却异军突起,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更倾向的选择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份报告的干货内容。
留学目的地大挪移
还记得十年前,说到出国留学,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美国、英国这些老牌留学国家。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调查显示,法国、奥地利、爱尔兰和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的留学热度在过去一年暴涨了20%-30%。亚洲的马来西亚、日本、中国和韩国也成了香饽饽,连阿联酋和南非这样的"冷门"国家都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
为啥会出现这种变化?
说白了就是性价比!这些"非传统"留学国家不仅学费便宜,移民政策也更宽松,教学质量还一点不差。相比之下,美英加澳这些国家不仅学费年年涨,签证政策还越来越紧,难怪留学生们要"用脚投票"了。
全球招生冰火两重天-本科研究生市场分化明显
说到本科留学,今年的情况简直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加拿大本科招生人数直接来了个"腰斩",暴跌33%!而亚洲国家却逆势增长了5%,澳大利亚也增长了9%。欧洲国家、英国和美国基本维持现状,招生人数和去年差不多。
研究生这边的情况更有意思。英国在经历了去年家属签证政策调整的打击后,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强势反弹,增长了18%。欧洲和亚洲国家也都有小幅增长。但加拿大就惨了,研究生招生直接少了31%,美国和澳大利亚也都下降了13%。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调查显示,62%的受访机构认为限制性的政府政策和签证问题是影响招生的最大障碍。这个影响在加拿大尤其明显,93%的加拿大大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澳大利亚86%,美国70%。但有意思的是,亚洲国家只有6%的机构认为这是个问题,差距相当悬殊
留学生最关心什么?----就业和钱!
现在的留学生可是越来越务实了——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学校的排名有多高,也不是校园风景有多美,而是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以及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
过去,很多人出国留学是为了“开阔眼界”或者“体验不同文化”,但现在,67%的留学生表示,他们选择留学的主要动机是职业发展。就业已经超越“学校排名”和“师资力量”,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留学不再只是“镀金”,而是实打实的投资,学生们希望这笔钱能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回报。
虽然就业是留学生的首要目标,但钱的问题同样让他们头疼。调查显示,66%的的留学生最担心的就是留学费用和生活成本,这个比例远高于其他顾虑,比如签证问题(47%)、职业规划(44%)、住宿(43%)和平衡工作与学习(39%)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转向学费更低、性价比更高的留学目的地,比如欧洲和亚洲国家。毕竟,如果毕业后找不到高薪工作,留学贷款的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各国政策大比拼--英语国家收紧,亚洲国家抢人
这种留学格局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国政策的调整。英语国家现在都在"控量提质",而亚洲国家则在疯狂抢人。
英国今年5月发布了《恢复对移民系统的控制》白皮书,明确表示要限制低端人才,吸引高端人才。他们发现,排名600至1200的大学发放的签证数量增加了49%,而前100名的大学反而下降了7%。所以现在英国打算提高招收国际学生的门槛,还把毕业生签证时间缩短到18个月
加拿大更狠,今年计划发放的留学签证比去年直接减少10%。而且现在毕业后想拿工作签证可不容易,必须是在劳动力短缺的专业领域学习才行。生活费要求也翻了一番,从1万加元涨到2万多。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就友好多了:
日本计划到2033年吸引40万留学生,现在看来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韩国推出"留学韩国30万计划",目标是2027年进入世界前十大留学国
印度搞了个StudyInIndia门户网站,一站式解决申请、签证等问题
马来西亚靠着低成本和宽松政策,正在向25万留学生的目标迈进
未来趋势---开拓新市场+AI应用
面对这种变化,各国大学也在调整策略。43%的学校表示要开拓新市场,30%的学校准备扩大在线课程。最有趣的是,超过四分之一的学校打算在招生环节使用AI技术,看来以后申请学校可能要跟机器人打交道了!
总的来说,全球留学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传统的英语国家正在失去吸引力,而欧洲和亚洲国家凭借性价比和政策优势正在崛起。
现在的留学生更务实、更看重就业,各国政策也在随之调整。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选择留学目的地可不能光看名气了,一定要综合考虑政策、费用、就业等各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