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内地高考的竞争激烈和海外名校申请受国际局势影响,香港高校凭借其世界排名、国际化水准以及高就业率,成为中产家庭寻求优质教育的理想选择。近期香港不断释放利好政策,对各路申请者持开放态度。自2024年起,香港八大高校非本地生招生名额比例已从20%提升至40%,近日更传来重磅消息:40%并非固上限,港八大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扩大非本地生招生规模。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近期媒体采访中表示,40%并非一个固定的上限,未来港八大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名额使用更具灵活性。
40%这个数字对于许多申请家庭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机遇。过去港八大非本地生名额被固定在20%,实际运作中,港校往往面临名额不足的问题,许多学子因名额限制而未能入读。2024年名额提升至40%后,申请港校的家庭大量转向香港,港八大非本地生申请人数大幅增长,录取人数也创下新高。
例如,香港大学去年非本地生占比近4成,录取逾1200名非本地生;
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约800名非港籍生,占比约20%;
香港科技大学录取600多人,比例高达30%。
其他高校如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录取增长。
今年港八大的非本地生录取人数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已超过1.7万人,其中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内地、澳门及台湾。部分院校反馈称,海外学生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内地学生。
此外,针对海外名校学生的特殊情况,香港多所大学也提供了特殊录取政策。截至6月26日,港八大共收到约850份与海外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相关的转校查询,其中4所高校已发出36份录取通知书。
名额的进一步放宽不仅是为了满足申请需求,更是为了推动香港成为国际教育中心的宏伟目标。为此,港府已拨款超过2000万港元,支持港校参与海外教育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未来还计划再拨款4000万元,继续推动港校的国际化进程。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计划主办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吸引全球院校代表参与,进一步提升香港的教育品牌。
蔡若莲透露,目前各校非本地生名额使用率约为20%左右,部分高校达到了30%。在进一步扩招过程中,港校会综合考虑宿舍数量、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同时关注本地生和社会的接受度,逐步评估和平衡非本地生名额的扩大幅度。
非本地生名额的扩大背后,是香港高校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多项优势。首先,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的连接点,为学生提供了既国际化又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其次,香港高校在全球排名中表现亮眼,且学费相对较低。例如,根据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5所港校跻身世界百强,3所稳居全球前50强,香港大学的排名甚至超过了清华北大等内地高校。
此外,港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备受青睐。根据相关调查,港八大毕业生在金融、政府、教育等领域的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例如,港校毕业生平均年薪超过31万港币,部分专业的年薪甚至超过50万港币。同时,港校毕业生还可享受大湾区就业计划的政策支持,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港八大非本地生名额的调整既带来了更多入读机会,也对申请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港校将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继续保持高标准的招生质量,注重生源多元化。对于申请者而言,提升综合实力、准备更充分,将是赢得港校入读机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