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录取偏见,斩获名校offer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Matt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特别踏实、沉稳的学生。这样的性格也让我们在高强度的申请中能够做到按部就班、步步推进。在第一次面谈中,Matt的活动和奖项体现出了他在英语方面的优势,但是其他的特点并不明显。于是我们接着详细沟通了他的每一个活动和奖项,以及他参加、发起每个活动的初衷、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的收获。从这样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追求进步,并且十分乐于分享。这些也在他的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四线城市普通高中的一名学生,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了解和资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为了弥补这一劣势,Matt积极参加各类能够提升自己全球视角和对美国增进了解的活动。比如,他在高一时就去到美国明尼苏达参加了冬令营的交换项目,高二暑假又DIY申请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夏校。同时,他还参与了Model APEC Junior这样国际性的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Matt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美国文化和高等教育的理解,这都在以后的申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除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Matt致力于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其他学生能够通过他自己的经历,获取更多资源和见识。他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公益英语课堂,努力分享自己的游学经历,用更有趣的方式帮助中学生学习英语。同时,他也在学校创立了英语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特长,辅导学弟学妹参加英语比赛。我着实钦佩他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引领他人的热情。
在申请过程中,Matt也是积极配合,所有事情都尽量赶在前面完成,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完善空间。在选校方面,考虑到他的人文活动优势明显,理工背景不足,同时标化分数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我们在ED1果断选择了维克森林作为目标学校,将Matt之前的梦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放在了ED2。维克森林大学是一所十分注重人文教育的学校,从它深入、多维的文书题目中也可以看出。没有一定积累和深度思考能力的学生,是很难完成那9篇文书题目的。在文书准备过程中,我和Matt也进行了很多次的交流,一开始他的文书内容比较表面化,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于是我们不断讨论,深入挖掘事物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并且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反复修改了3、4稿之后,形成了比较满意的文书。
申请提交后,我们很顺利地拿到了维克森林的面试通知。紧张之余我们也一起精心准备。在面试过程中,Matt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是为他加分不少的。同时,根据维克森林以往的录取情况来看,这所学校还是比较偏向白人精英主义的,这也是我们一直为Matt捏把汗的地方。在面试中果然也提到了相关的问题,不过由于我们早有准备,也都巧妙地避开了家庭背景的劣势,反而塑造出了Matt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积极形象。最终顺利拿到offer,也使得维克森林这所学校主动打破了偏见,让三、四线城市,普通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了新的希望。
总的来说,学生对申请的自主性、积极性,匹配度高的早申学校选择,活动背景的系统性,以及文书的深入挖掘,成为了维克森林ED1成功录取的必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