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哥男神逆袭记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第一次见该同学的感觉就是,过于活泼,坐不住,思维很跳跃。语言成绩并没有很突出,但是之前因为有美国中学短暂的交流的经历,所以口语表达很好。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学生申请了佛罗里达的Melbourne Central Catholic High School 9年级。
该同学去了美国之后,和我们沟通,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兴奋期。刚入学,一切都是新鲜的,课程压力再也不是做卷子,而是有一大堆的课外活动。刚好学生之前有学过长笛,在学校的管弦乐团是积极分子,受到了老师的青睐!住家爸爸是委内瑞拉人,也是国际生,更能感受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来到异国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该同学也被照顾的比较好。
2. 苦闷期。为什么适应的还不错,他还郁闷呢?美国85%的中学都是宗教色彩的学校,刚好天主教的宗教更浓厚传统一些,尤其是墨尔本中央天主需要每一个学生每一年都要必修宗教课。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一开学就要读圣经,读美国历史就类比一个美国人来中国读孔孟文化一样难。另外老师的板书都比较草,有时该上课根本没办法也没时间有效记录板书。生活中,度过了2-3个月的新鲜劲儿,偶尔和住家小孩打闹,受了委屈没处派遣。但他有一点我们特别欣赏,就是从来不放弃,不服输。说出来很简单,其实孩子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对于难懂的圣经和历史课程,孩子让家人从国内寄去了中文版圣经以及美国历史。提前温习,了解大概的框架。另外,他在学校找了好几个“女朋友”,女孩子的字体都清晰工整,他会礼貌的借用别人的板书,课下实在不懂就找住家妈妈帮忙指点。这还不够,和住家的小朋友闹矛盾了也及时和美爸美妈沟通,从来不放在心里。
3. 孤独期。学期末的时该同学跟我们说,经常哭,一方面是确实到了想家的时该,另外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美国中学的学业压力绝对不是成绩为导向,而是看学生的学术水平,软实力背景以及老师的评价。该同学希望可以自己更加努力一些。他没有很消极的对待这段时间,而是更积极的面对,有了不开心就及时和美妈讲,还参与了义工活动,每周都去教堂门口义卖,和住家拔草砍树巴拿马旅行,甚至之前特别出名冰桶实验也乐此不疲。总之就是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尊重别人,提高自己。
4. 适应期。该同学参加了佛罗里达墨尔本教区音乐会,全场只有他一个华人小孩,他参与了学生小总统的投票,一票一票都是全校500人投出来的,他成功了,两个副总统是美国人,真给我们争气!除此之外,他是全A生,住家在暑假他回国的时该哭了好几天,舍不得他走的这三个月,今年圣诞节,住家爸妈和孩子一起来了中国,真正的把该同学当做自己的孩子,把该同学的亲生父母当做自己的挚友,还带了不少礼物,让该同学妈妈很是感动。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在美国读高中,完全和国内是要说再见,你曾经的光荣你的成绩都是归零,在国外往往表现最好的孩子其实都是适应最好的孩子。他们懂得作为一个小众群体,如何更好的适应国外的大环境,就是尊重他人,积极努力,多多沟通,并且从来不自怨自艾。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本领才是到国外读高中的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