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相伴,助力梦校录取,高冷少年展笑颜!
- 原创
背景介绍
【学生背景】
姓名:小Z同学
院校:985院校
GPA:3.5+/4.0
托福:110
申请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
【规划团队】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前期规划老师:李春蒙
后期规划老师:董思佳
尊享高端指导老师:沈白莲
【录取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2位
西北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9位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14位
康奈尔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17位
莱斯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17位
波士顿大学: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42位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2022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59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准备过程】
高冷,形容小Z再合适不过了。从大一下签约至今,相识3年时间,只有在最后下录取的时候我才感受到了小Z同学的情绪变化,在这之前永远是高冷的科研达人人设,有事儿说事,没事勿扰的态度。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和规划进展。学生性格各不相同,相处方式沟通重点也不尽相同,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和小Z都找到了最默契的沟通方式,就是,等着学生主动来找我。
做了这么多年的留学,头一次因为总是主动找学生沟通进展而被嫌弃。因为小Z平时总是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每天往返于教室-实验室-应化所-宿舍之间,几乎没有课外活动,也从无闲暇时间。每次给他打电话永远是无人接听,白天发消息永远不回,晚上10点之后才会“叮”的一声回复:老师,我白天在做实验来着没听到。所以我们到后来有了默契的相处模式:化主动为被动。因为小Z心里特别有数,只要每个学期我们针对留学目标制定一次学期计划,让他了解本学期重点准备工作有哪些需要达成哪些目标,他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完成。而且每当实验有些进展的时候,学生都会主动来找我面谈,从太阳能电池到水凝胶,从斯坦福大学的鲍哲南教授聊到西北大学的Rogers。每次在这个时候我才觉得,他是如此的侃侃而谈,和在电话、回复消息时完全不同。当看着他时,我会觉得一个真正对科研痴迷的学生身上在发光,一直在滔滔不绝的讲他目前的实验进展、改进方案、阅读的论文、对某些教授以及实验室的向往、导师对实验项目的建议等等。每次我也是忙的不停,记录下他所描述的所有素材,认真的听着,在他走之后,赶紧去查他所说的内容。比如我会去查Rogers教授的实验室目前在做的科研项目,哪些和小Z现在在做的相近,都发过哪些文章都是关于什么方向,实验室的中国学生都毕业于哪里;可降解高分子是什么,能源+电池的交叉科研有哪些,发展前景怎么样;最近几年在nature或者nature energy发表文章的教授,哪些是美国在职的教授等等。自己在查完之后也不禁感叹,被学生影响也是好的,学习更多的知识变得更加专业,也默默的肯定了自己的职业:留学尤其是做科研还是要去美国,牛人多,最前沿的研究项目也多,往往一个领域最先发文章的还是来自美国的教授或学生,实验经费更是充足。
虽然我非常肯定小Z同学的科研能力,但科研小达人也有固执的一面。他认为只要能发表出来文章,绩点不用那么高,语言也不用着急考,同样也能申请到好学校。刚大一的时候,小Z同学的绩点还是非常高的,在3.8+,但是自从开始进入实验室,小Z就以科研为主了。和我说,专业课上的内容在很多文献里面都有涉及,自己也早已阅读了大量的论文,课程的内容小Z认为自己考试达到85左右就可以,其他时间都泡在实验室了,甚至有一些课的出勤率也受一点影响。这个事情每次面谈沟通的时候,我都苦口婆心的和小Z反复的说,要重视绩点和托福,也是在实验进展不太顺利文章发表有困难的时候,小Z意识到了这点,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托福的准备上。还好一切都不算晚,最终在申请时小Z也达到了总绩点3.5+,托福110分的好成绩。由于我们在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目标学校、科研方向、教授,都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很快的确定了学校。我们的规划是先去读硕士,硕士期间进入实验室再升入博士。至此也顺利的进入了申请季。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申请回顾】
进入正式的申请季后,作为后期老师的我与小Z同学的首次沟通是在21年9月,我们详细沟通了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材料清单并进行了文书头脑风暴。一周后小Z反馈了一些自己的研究背景,我们针对这些经历,又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交流。10月开始,我相继指导学生开具了学术材料,并确定了3位推荐人。小Z从大一开始就参加了科研,前后总共深度参与了3段科研项目,平均每段科研项目的时长都在一年以上,最长的一段科研项目从大二就开始做,一直持续到现在。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尽早有意识的安排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要明确自己通过该段科研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技能,这些技能能为自己的申请提供怎样的帮助。由于小Z的科研经历是他申请材料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全面展现小Z的学术和科研能力,我们头脑风暴了多次,反复确认素材的完整性,逻辑性,专业性和准确度。小Z只有每次聊到自己的科研经历的时候,他才会滔滔不绝。每次听他给我讲解自己的科研时,我都能感受到他对科研的专注和热爱。即便很多时候只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沟通,我依然能感受到小Z对科研的敬畏。他的科研经历完全印证了他心有所爱,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小Z在考出托福并确定学校之后,我们的整个申请工作安排的非常紧凑,从查询每个学校的申请要求,根据每个学校的项目特点反复打磨文书,到确认申请材料,文书定稿,提交第一所学校的申请,我们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最终在我们的通力配合和努力下,小Z同学收获了7所学校的录取,其中有5所都是全美TOP30的院校,最想去的西北大学也收入囊中!当收到西北大学的录取时,我心中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尽管收到录取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但我依然第一时间跟学生沟通了录取专业针对硕士生做科研的细节。小Z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祝愿他依然心有所向,梦想花开,未来可期!
【学校介绍】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创立于1851年,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坐落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北部城市埃文斯顿,十大联盟创始成员和美国大学协会成员。西北大学共有22位诺贝尔奖得主、40位普利策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曾在此工作或学习。截至2020年,西北大学获得捐赠约为110亿美元,是美国最富有的10所大学之一。西北大学位列2022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9位,位列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34,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4 ,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2022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24。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与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排名全美第一,化学排名全美第四 ,法学排名全美第九,材料科学排名全美第二。学校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分别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1位和第16位,在工科领域常年位列世界前20位。
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介绍:
- 1958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材料科学系”
-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材料科学研究生(美国排名第 2)和材料科学本科课程(美国排名第 5)
- 44名教职员工,包括:
1名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7人
5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0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名医学研究所成员
2 麦克阿瑟研究员
16 名 NSF 总统青年调查员、NSF 青年调查员、职业获奖者
215名研究生
83名本科生
81名博士后、研究员和访问学者
- 与世界优秀的教职员工进行高度跨学科的研究生研究,通常涉及跨学科研究中心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合作
- 使用尖端研究设施
- 为所有博士生研究生提供支持(奖学金、研究助学金、助教助学金)
- 硕士学位可以在短短一学年内完成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方案:
- 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