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留学启蒙
+
我对自动化这个专业的理解一开始是认为可能数学和物理这方面用的比较多,我高中的时候物理和数学也学得很好,所以就选了这个专业。但后来通过大学本科的学习和时间,我认识到自动化最核心的就是“控制”两个字,对一些运动系统或者过程系统的分析,然后判断系统的各方面特性,最后通过人为设计控制器或者添加反馈等一系列控制和调节措施,让系统达到稳定或者人们希望的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运用计算机根据理论知识进行算法编程,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然界中大部分系统是连续的,而我们为了实现自动控制,就要用计算机。然而计算机是在离散的系统中进行控制,所以连续系统向离散的转化过程就是人们现在要去研究的一个问题。包括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问题,都是有待研究。但是我在国外交流的一学期又认识到自动化不仅关乎控制,还有就是对离散信号的处理。例如有一个Lab当时是要求我们用matlab这个软件将一个模糊的图片清晰化,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我对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兴趣。在国外交流这一段主要是学习的离散信号处理相关知识,让我对信号和系统这一块有了一个融汇贯通的升华的过程。
在本科课程科课程阶段,我仍然觉得无论是从理论方面对于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对于相关领域前沿知识的了解都不太够。在应用方面对于一些必要软件和硬件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和透彻。从文化的人生视野提升方面,因为出去交流过一学期,感觉对自己视野和人生观都有很大的改善。也希望去结实一些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学习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我相信这些对于将来都有很大帮助。我希望攻读硕士学位。我的计划更加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课余时间了解当地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研究生期间抓住机会寻找相关实习,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新东方咨询。
选校规划
+
我申请本专业最大的优势是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比较好。一些理论的推导和公式相对比较熟悉。这个优势会使我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对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我可能相对弱势的地方是硬件方面相对薄弱。但是我本科期间有意识地参加了一些课程设计比如用单片机设计直流电流源和焊AM收音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工业器械和仪器进行了熟悉,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些在我的成绩单上也有所体现。大二时候焊生日快乐芯片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包括数字电子设计的用面包板对洗衣机进行模拟,成绩都不太理想。但通过后期的磨练在大三时候焊收音机和单片机方面成绩有显著提升。
在大三的时候,我对最先进的AI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由于自己身边资源有限,新东方的王老师和我的规划老师MEI给我介绍了,我在2019年的整个暑假中度过了一个项目,该项目由美国Western Digital Corp.的张博士负责。与大多数只对GitHub游戏进行少量调整的学生不同,我不仅通过Python增加了游戏玩家Fighter Theatre之间的对抗,而且还应用了TensorFlow的强化学习来玩游戏。由于游戏环境的状态空间复杂性,我首先尝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Q函数进行建模。但是,与CNN进行Q学习可能会产生分歧的现象困扰了我一个月。在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之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由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引起的,这鼓励了我通过“体验重播”实现深度Q网络(DQN)。大约是在实验室的凌晨2点,我注意到DQN的玩家可以使用现有的状态机算法成功击败那些人。基于这一成就,我撰写了一篇会议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并且该论文已经被IEEE IAEAC 2019接受。这一巨大突破不仅见证了我的好奇心,坚持不懈的思想和拒绝屈服于挑战的能力,而且还给了我渴望在这个领域进一步研究最先进的技术。
文书申请
+
我的后期老师Charlotte老师,在文书和面试的时候,很好的辅导我突出了我的优势,包括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对这个专业浓厚的兴趣,我对一门之前没接触的学科会投入到其中去,就算再难也不怕,我相信只要功夫到了自然会有成果。在学习当中,我愿意与老师及时沟通,发现不懂的问题我往往是先自己解决,查阅资料,翻看教材反复研究,当时在弄不明白了就向老师求助。我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认为分享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过程。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可能会给予别人灵感,也会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喜欢团队协作,不喜欢什么事一个人走到头,最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往往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