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入魂!2.43GPA逆袭哥伦比亚大学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但是学生后来课业繁重,身体抱恙,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仅计算机双学位没有拿到,一看成绩单,GPA也只有2.43,维持天才的目标实在是非常困难。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客观条件,前期老师做了很艰难的选校。最终的选校表既包含了不埋没学生实力的大学,更有符合GPA这个客观条件的与之相匹配的一些学校。由于学生的条件特殊,金融又是很热门的专业,即使和学生背景匹配,申请竞争也相对大。
艰难沟通,如履薄冰
所谓天才,各有各的不同,J同学是一个没有加我联系方式的学生,我们的沟通,都通过邮件,或者学生家长传话进行。因为J同学知道自己的GPA距离好学校要求差距太大,但是又不能接受太差的学校,这种矛盾的心理一度让他很抗拒新东方的老师,认为我们的团队只是给他和他的母亲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在申请的过程中,不论是申请专业分支的确认,还是学生素材表的补充,还有推荐人的联系推荐信的提交,但凡需要学生配合的项目,都是需要和学生家长合力进行,等待学生回复的时间很长,甚至有一段时间学生抵触到把家长拉黑,处于失联状态。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这个时候一边努力的和学生建立沟通,一边安慰学生家长,并且和家长一起给学生发了很多邮件,鼓励其重新树立信心,一起努力申请。
院校解读
留学方案
案例分析
在这种沟通状态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出现了,就是学生缺一封推荐信。美国的研究生申请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三封推荐信。学生联系了Brandeis University的教授为他写了一封,他在X基金实习的主管为他写了一封,但是第三个推荐人怎么都找不到。和学生家长反复沟通之后,终于帮助学生申请到了某上市公司市场部实习机会,学生根据该公司数据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商业分析。最后不仅获得了主管的好评,也获得了最后一封推荐信。
捕捉优势不可放弃
申请中另一个难题是很多学校,例如JHU,Brandeis University,Boston College这些学校的申请中都会遇到录面试这个环节。虽然是视频面试,但是依旧需要学生配合。之前谈到的和学生家长配合发邮件鼓励学生劝说学生配合申请时,我一直在跟学生说,他在美国生活了八年,面试应该是他的优势,希望他一定要展现自己。但这只是我的推测而已,毕竟GRE的成绩并没有体现这些能力。毕竟后来的结果也是收到了一波拒信。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哥大的申请上。这个专业不像是其他的学校,在申请中对于美本学生有免托福的政策。申请人只有在有一年工作经验的条件下才能免托福成绩。所以需要学生再考一次托福。这个时候我很没有信心,但是我们前期老师非常专业,立即为学生规划了托福备考和考试的时间,包括我们提交成绩的时间点。学生几乎裸考的情况下考出了托福114的成绩,其中口语满分30分。这让大家眼前一亮,突然间觉得有了希望。提交托福成绩之后没多久,收到了哥大的面试。
然而这时学生又出现了抵触,觉得ERM不是他想去的纯金融专业,不想面试。我和学生家长也知道哥大排名全美第三,要被录取其实很困难,这只是一个面试而已。但是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所以除了极力劝说,我在帮他预约之后,面试当天早上又给学生发了很长的邮件,很诚实的说了我的想法,一个托福口语满分的学生,一定要珍惜并且把握这个优势。
学生终于选择了面试。面试完之后,淡淡告知家长面完了。而我们一周后等来了录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