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澳洲名校offer备战高考
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总共12年,小学6年,初中4年,高中2年。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广泛的兴趣;初中阶段大部分学校开设多达三十几至七十几门不同类别的科目,学生通过不断地选修不同的科目最终确定本科阶段计划修读的专业方向;进入高中后,与中国高中的简单文理分科不同,澳洲高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本科阶段想要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澳洲的中小学教育可以概括为:发现你想做什么——尝试你能不能做好并及时更正选择——确定你要做什么并开始所选方向的基础学习。讲到这里大家不禁要问,这个案例不是写本科的么?干嘛叨叨一大堆的澳洲中学教育?大家先别急,张老师年纪虽然见长,但还没有到老糊涂的程度,只是*蕾的这个case让我有感而发而已。我个人认为每种教育体质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比如中国的中小学生在数理化等科目上,基础知识明显高出国外同龄学生很多。而澳洲的中小学教育使我最为推崇的地方是它保留了孩子未来可能的各种选择,并大大降低了各种选择的机会成本。老夫我也是上过大学的,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稀里糊涂的就选了,在大学里面最常听到同学之间的抱怨就是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选某某专业了。可是问题是,在目前中国这种教育体制下,即使不选这个专业,你就能保证选其它专业你一定喜欢?并能持久地喜欢?或者一定能学得好?一旦选的专业不适合,想要重来,这个代价太大了。进入留学行业这么多年的时间,我也常常会想,如果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可以通过选课尝试不同的专业方向,最终确定一个自己适合的专业修读,那进入大学后的抱怨是不是会少很多?
宋*蕾同学是一个很可爱的单眼皮女生,初次见她的时候因为忙于高考总复习,额头上长着几颗刚冒芽的青春痘。在专业的选择上,和大部分学生一样,也经历过一番纠结与无奈。对于文科班女生来说,可选择的专业方向是有着较多的限制的。通过和*蕾妈妈以及*蕾的初步沟通,我们定下了设计类专业的申请方向。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所有设计类方向的本科高考直入申请基本上都需要提供作品集。虽然*蕾早年有上过一些美术方向的兴趣班课程,但进入中学之后这些不是中学主流课程的兴趣班都已经停课,所以作品集的准备对于*蕾来说难度很大,而且高三紧张的复习状态下,她也抽不出时间进行作品集准备。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不得不放弃*蕾较为感兴趣的设计方向专业。我和*蕾以及*蕾的父母沟通后,确定了传媒方向的申请。目前已经收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估计也在路上了。祝愿*蕾高考顺利,不管是留在国内攻读大学还是出国深造,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方向。